[新聞] 張曼娟:沒有一個時刻讓我覺得,此刻最好

作者: sony577 (雙姓:《姓名權》平等!)   2020-04-14 19:04:57
2020-04-11 01:20聯合報 文╱張瀞文
攝影協力/紀州庵文學森林
每個人的生命裡,都曾經有過幾個「張曼娟」。
那是學生時代讀小說「海水正藍」時,遇見思念媽媽的早熟小男孩,流下的心疼眼淚;那
是談戀愛時,衝去南台灣的小火車站,買了「永康」到「保安」站的車票,獻給情人「永
保安康」的心意;那是周治平「江南有雨嗎?」歌裡的鄉愁、張清芳「深邃與甜蜜」曲中
的苦澀戀情;慢慢的,兒孫的書桌上也出現了張曼娟:有聲書、奇幻學堂、成語學堂、唐
詩學堂。
現在,張曼娟還在。從未停止分享自己人生的她,正經歷一場關於「老」的學習。張曼娟
第一次察覺自己跨入「老」的疆土,是在5、6年前。
有天張曼娟搭電梯,住在同棟樓的一名青少年踏進電梯後對她說:「我知道妳,你們家就
是有那個很老、很老、很老的老人家的,對不對?」那是張曼娟第一次聽到有人用連3個
「很老」來形容父母親。
「第一次聽很不習慣,但後來思考,那時母親年近80、父親年近90,對青少年來說,他們
『很老、很老、很老』也沒錯。」
80歲照顧102歲 台灣社會真的很老
從那天起,張曼娟發現不少朋友家裡都有8、90歲的老人家需要照顧。與此同時,她聽說
母親有個好姐妹,也是年近80,還在照顧102歲的老母親;老人照顧老人的例子俯拾即是

有天晚上,張曼娟送父親進急診室,整晚一直有病人被送進來,每個都比父親老,多數是
因「老化」後的身體機能退化:血壓低、尿道受感染、肺部水腫…,她永遠記得那天的驚
駭,「那是我第一次認識到,台灣社會真的很老很老了。」
照顧者才懂的旅程「辛苦也幸福」
這幾年來,張曼娟因為照顧年老的父母,經歷了一段驚惶失措、難以向外人道、只有照顧
者才懂的旅程。對張曼娟而言,思考是習慣、寫作是日常,這些辛苦並非過了就煙消雲散
,反而化為生命裡必須思考的議題、值得寫下的學習。
她記得,父親剛過80歲的幾天後,因為聽力退化,加上罹患罕見疾病紫斑症,凝血功能下
降,必須天天服用大量類固醇,心情低落。有天早晨,張曼娟在睡夢中驚醒,聽見父親嚎
啕大哭,痛徹心扉地問:「人為什麼要老?老了為什麼這麼悲哀?」但沒有人能回答父親

張曼娟的父母未曾照顧過老人,不知道老之將至是怎麼回事,當老毫無預期來到生命裡,
便手足無措。「照顧父母有辛苦,但也很幸福」,她從父母身上學習:老是怎麼回事?預
想「我要怎麼老?」預設「我要成為什麼樣的老人?」
沒有上一代匱乏感 自許成為睿智老人
「我的學習是,要當一個『不等待的老人』」張曼娟觀察,人年紀愈大愈期待他人關注,
總是在等待:等尊敬、等關心、等付出、等待兒孫回來…。等待成為不快樂的來源,也成
為旁人的壓力。
張曼娟父母這代老人,經歷過戰爭與饑荒,生命有著匱乏與不安。最近新冠肺炎導致大家
排隊搶口罩,母親還心慌的問她:「會不會有天真的沒有糧食可以吃?」母親經歷過1942
年河南大饑荒,這場饑荒死了超過300萬人,她母親一直覺得這樣的悲劇會再發生。
「我們這一代思考與自我實現機會多,沒那麼深的匱乏感,更容易安定,我們不應該等待
別人給與,要成為自給自足的生命」,張曼娟期待自己是一個「睿智的、雋永的」老人,
面對困難她極少抱怨、刻意交不同年紀的朋友、願意吸收不同的觀點,讓自己生命豐富跟
得上時代。
喜歡當下的自己 從心所欲而不踰矩
年輕時的張曼娟,敏銳而自我,文學作品感動無數人;如今站在中年與老年的交界點,舉
止言談反而散發著自在的從容:「活到某個年紀真的就像孔子說的『從心所欲而不踰矩』
。」
她笑著說,很多人問她,若有時光機,想要回到生命哪個階段?「沒有!」對張曼娟而言
,每個階段都很棒,「但沒有一個時刻讓我覺得,此刻最好」。今日的張曼娟,肯定比昨
日更豐盛,對生命的理解、對自己的認識也更多了。
回首人生路,張曼娟有時候會覺得心疼,「原來我曾經那麼孤獨、不被理解」,但也看見
自己從未放棄,終於做到了一些事、幫助了一些人。
喜歡當下的自己、期待未來的生活,這是張曼娟。張曼娟陪伴著我們走過生命的許多階段
,包括學習老去、面對老化這段時光。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0705/4483288
作者: opm (活著堆好積木)   2020-04-14 20:02:00
不需要一樣的,我覺得林惠嘉的活法,更俐落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