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失智患者怎麼吃才安心? 3準則提升飲食品

作者: sony577 (雙姓:《姓名權》平等!)   2020-06-02 00:12:22
失智患者怎麼吃才安心? 3準則提升飲食品質
2020-05-29 15:20元氣網 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 高齡營養研究中心
如何提升失智患者的飲食品質,以及協助餵食,一直都是銀髮照護上的大問題。
在失智初期,會忘記是不是吃過飯、吃了不確定有沒有飽,導致過食或吃太少而虛弱。在
中後期,則會出現忘記進食方法,含著食物不吞下去(忘記吞嚥),或進食速度極為緩慢
。高齡者也經常合併牙齒咀嚼力不佳、或消化能力較弱。要如何正常進食將變得更加困難

整體來說,飲食基本準則是:食物必須質地偏軟、溫和、溫度適中不燙口。
1.失智症狀初期:
在失智症狀初期時,可以請長輩在飯後、點心後簽名,提醒記得有沒有吃過飯。
2.失智症狀中期:
在中期,當失智長輩對使用刀叉筷子使用變得不便,容易掉米粒、打翻碗,並不建議為了
便利直接改成由他人餵食。自行需要負擔的事情越少,長輩反而容易退化更快。因此,在
維持生活品質上,還是應該盡量由長輩自行進食。我們需要做的是調整,使進食變得更容
易。這時候有個很棒的選擇,也就是「手指食品」(finger food)。
這種食物的特色,就是不一定要利用餐具,利用手就可以輕鬆拿取。例如飯糰、水果切片
、水煮蛋、薯條、麵包等等。對長輩來說會更加方便。由於長輩確實可能胃口較小,需要
少量多餐。因此可以把手指食品放置在長輩容易取得的地方,若暫時不想吃、會嗆到不舒
服等則不勉強。也能依照長輩自己的步調更輕鬆地進食。
雖然均衡清淡飲食很重要,例如大家都知道:若有三高則應避免太鹹太甜的食物。但是,
失智長輩吃得太少,熱量及蛋白質缺乏,會是導致虛弱的更嚴重問題。因此,食物的種類
就變得不需要每次都斤斤計較。如果少許辛香料及稍重的調味能增加食慾,應該多加鼓勵
,只要不至於重口味到過油過辣影響消化即可。在各種食物中,最必須注意的就是為了避
免嗆咳,要注意長輩的咀嚼吞嚥狀況,選擇軟質、均質化的食物(食物中不要有忽大忽小
的顆粒),但不宜軟到難以用手抓住。食品製作成容易拿取大小適中的塊狀或條狀,並且
避免溫度過高燙手/燙口。有時候,水中也必須添加增稠劑。
有些提供給長輩的手指食品可參考給幾個月大寶寶訓練抓握能力的副食品食譜:
軟餐包、土司、肉丸(可添加碎豆腐使口感更軟嫩)、酪梨、香蕉、水餃、漢堡排(將絞
肉與蛋混合,並加入每次不一樣的變化食材例如胡蘿蔔、馬鈴薯、洋蔥、打碎的花椰菜等
,煎成扁圓形好拿取的塊狀)、歐姆蛋捲。
但與嬰兒食品相比,成人的調味可以更豐富多樣化,食物種類也可以混雜一起提供,不用
單一食材逐一適應。
在此同時需有心理準備,食物有可能會掉得到處都是,可以幫長輩披上圍兜。此外,應保
持安靜的用餐環境,避免分心。
3.失智症狀後期:
在失智後期,若是失智長輩出現忘記食物是什麼、如何進食,甚至餵食時也不肯張開嘴巴
時,可以利用另一種技巧:「手口反射」。
在嬰兒時期,若是嬰兒的手掌受到輕壓,嘴巴會自動的張開。或是給嬰兒吸吮奶嘴,手也
會緊緊抓住媽媽的衣服、周遭的東西。這是一種原始反射反應,在四個月大以後就會被抑
制。但是在進入失智情形以後,原始反射又會重新出現。
因此,可以嘗試扶著長輩的手讓他抓握食物(手指食品),再引導把食物放到口中。若是
還是無法順利進食,由人看護,則是讓長輩手握湯匙或其他小物,等嘴巴張開,再進行餵
食。為避免嗆咳,每口份量不應超過一小湯匙。
瞭解失智長輩,增進生活的品質與舒適,是我們需要持續深思的問題。
本文經授權摘自《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 高齡營養研究中心》原文請點此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0695/4599460
作者: marathons ( 豆娘 囊鼠 蜂鳥 )   2020-06-02 08:40:00
教母在多板被水桶,到處流竄洗文貼簽名檔宣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