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老人喜歡看中國古裝劇八點檔
上禮拜由於前一檔演完了 就在電視到處轉有什麼好看的
結果在高點綜合發現了這部
"大清后宮傳"
但聽說這是今年四月八大電視代理時改名的
原本的劇名是"紅牆綠瓦之殘陽" 又名"宮鎖秘史"或"宮闈殘陽"
主角是中國近代史偉人 恭親王奕訢
故事背景是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天津,北京 火燒圓明園
皇帝與皇后,懿貴妃,皇子載淳,軍機大臣,御前大臣,親王等 一同逃往熱河(今河北省承德)
恭親王留在北京與洋人議和
與英國額爾金伯爵,法國葛羅男爵,俄國伊格那提耶夫伯爵 分別簽定三份北京條約
恭親王向熱河請奏 成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即中國第一個真正的外交機構
洋人對恭親王的先覺與開明都很欽佩
熱河方面 肅順等軍機大臣掌握皇帝的生活起居 並設計拖延皇帝回鑾
咸豐十一年皇帝駕崩於熱河 臨終前命肅順等八大臣贊襄政務 輔弼皇太子載淳
新皇登基 八大臣專權與兩宮太后發生衝突 兩宮太后與恭親王聯議打倒八大臣
主要角色
恭親王奕訢: 道光皇帝第六子,通稱六王爺,洋務運動的推動者,和兩宮太后發動辛酉政變
咸豐皇帝奕(言宁): 道光皇帝第四子,喜好女色,顧忌奕訢,在熱河被肅順等人控制
懿貴妃→聖母皇太后(西太后): 即慈禧太后,載淳生母,個性剛烈堅強
皇后→母后皇太后(東太后): 即慈安太后,個性寬懷柔弱
肅順: 宗室,戶部尚書,控制熱河朝政,非常忌憚恭親王,通稱肅中堂,顧命八大臣之首
惇親王奕誴: 道光皇帝第五子,通稱五王爺,個性魯莽衝動,常與肅順等人發生口角
醇親王奕譞: 道光皇帝第七子,通稱七王爺,個性懦弱怕事,說話有嚴重口吃
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額駙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 顧命八大臣,肅順的同黨
王德貴: 咸豐皇帝的隨侍老太監
小安子: 懿貴妃/聖母皇太后親信的年輕太監,即安德海
載淳: 咸豐與慈禧的獨子,登基時僅六歲,日後的同治皇帝
這部戲大部分的重點都在辛酉政變的明爭暗鬥
光看歷史簡介 會覺得肅順等人很可憐 慈禧狠心奪權
但看這部戲 卻會覺得肅順等人壞到了極點
為了軍機處的權力 向咸豐進讒言 抵制恭親王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又安排"四春"迷惑咸豐 讓咸豐沉迷女色 不思回鑾 甚至讓體虛的咸豐服小紅丸(淫藥)
造成咸豐的健康日益惡化 最後駕崩
六爺恭親王在京與洋人交涉 既有能力手腕又忠於皇上
在熱河的五爺惇親王,七爺醇親王 雖有滿腹忠心 卻無才幹亦無實權 只能處處受制於肅順
咸豐生時 肅順就忌憚慈禧日後會後宮亂政 勸咸豐效法漢武帝立太子賜死生母鉤弋夫人
慈禧派小安子偷聽到回報得知 但咸豐於心不忍
咸豐臨終時立載淳為皇太子 命肅順等八大臣輔政
同時賜皇后"御賞印" 賜太子"同道堂印" 任何諭令須鈐二枚印方可生效
但此時慈禧將"同道堂印"從載淳手中拿過來 咸豐看見後瞪大眼睛但隨即氣絕駕崩
新皇登基後八大臣卻輕視小皇帝和兩宮太后 獨攬大權
將熱河完全包圍掌控 不准京裡的人來奔喪 也不准熱河的人回北京
兩宮太后和五爺,七爺儘管認為八大臣跋扈專權 甚至近乎造反 卻也束手無策
慈禧數次在朝上和八大臣言語交鋒
最後使計讓小安子偷偷出城回北京傳口諭命恭親王前來熱河 才終於有所突破
因此讓人覺得慈禧是為了保護自己和載淳的命運而鬥 正義凜然
恭親王忠君護主 肅順等八大臣則是罪大惡極
不知本劇詮釋的人物個性 和史實有哪些異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