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evorlaga (【斯佛拉加】。)》之銘言:
: 在電視上看到周潤發演的孔子 有一個疑問
: 怎麼春秋戰國時期的人 (應該都是官) 身上穿的衣服都那麼大件 ?
: 是紡織技術太發達,讓布匹可以供應每個人一件大袍 ?
不是,因為技術太落後,如果有一批彩色紙要發給小朋友作勞作
但你有(1)鐵尺(2)剪刀(3)花樣剪刀(4)整包作好的造型紙
(1)可能你就只能裁成大張大張的分給他們
(2)你就可以剪出三角形梯形等等的花樣給他們拼貼,但沒辦法很細,很細的
就要人工慢慢作。。。
(3)你可以做出雪花、橢圓等等很細部的造型給他們玩
(4)工廠直接輸出造型、材料各有不同的色紙
春秋戰國時期就是(1),連剪刀都沒有,只能用刀割或火燒後撕開,自然就是大件大件
中古到近代就是(2),有剪刀也有剪裁技巧,但要貼身要好看要有花就是很貴
近代到二戰就是(3),工業革命可以輸出更多布料和機器作衣服,但花色剪裁固定
現代就是(4),你想的到的造型材料,設計師想好就可以輸出作衣服,材料無限
顏色也無限,甚至某些以前很難做到的效果都做的出來
(以前白底黑線球衣是拼布,現在是印染就可以做出來)
: 還是服裝設計科系的觀念太落後,量身切裁都不會 ? (還是審美觀?)
應該是說當時技術和工具都沒有到位,所以沒辦法做到量身剪裁
春秋戰國時期甚至連剪刀都沒有發明,同時期的希臘人印度人甚至就一匹布
繞著身體轉一圈打個結就是傳統服飾了XD
就算是有剪刀後的年代,布料也不大能作貼身,因為彈性比較差
還是比現代服飾寬大很多(可參考貝比魯斯時代的棒球制服)
http://entertainment.howstuffworks.com/babe-ruth9.htm
但這樣反而需要量身訂做了,因為布料很貴,每個人體格又不一樣,要作到合身
(非貼身)
不量身訂做是做不出來的,現在所知的服裝尺碼標準,其實是一次大戰為工業化供應
軍服而發明出來的。
: 說是穿一件大袍 根本就是每人一件棉被 連袖子都要垂下來 行動很不便
棉被倒說對了,古代的衣服有些就是當棉被用
平安時代的日本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