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MZmN5Pg ]
作者: yhvhyod (四宅公子)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考古/沉銀文物首亮相 張獻忠「金封冊」
時間: Fri Jan 8 08:41:33 2016
1.媒體來源:
NOWnews今日新聞
2.完整新聞標題:
考古/沉銀文物首亮相 張獻忠「金封冊」顏值完爆聖旨
3.完整新聞內文:
考古/沉銀文物首亮相 張獻忠「金封冊」顏值完爆聖旨
NOWnews今日新聞
2016年 01月 07日 17:28
http://www.nownews.com/p/2016/01/07/1950892
2011年出水的國家一級文物金封冊已成為「鎮所之物」。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這頁金冊,規格比聖旨還要高!』1月6日,眉山市彭山區文管所辦公桌上,所長吳天文
面前,擺滿銀錠、碎銀、金銀賞供幣和金封冊等文物。
根據華西都市報報導,這些文物從張獻忠沉銀地——彭山區江口鎮岷江河段出水,集中出
水時間分別為2005年和2011年。而這次集中亮相,系『張獻忠江口千船沉銀』傳說被證實
之後,彭山首度將其公開。
去(2015)年12月25日,大陸國家文物局組織國內10位權威考古專家、歷史專家,蒞臨彭山
上演『尋銀訣』,並聯名出具《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研討會專家意見書》,基
本確認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為張獻忠沉銀中心區域之一。 2公斤銀飾品鐵證張獻忠入川
打劫歷史上,明朝末年農民軍領袖張獻忠與李自成齊名。
1644年,張獻忠占領四川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兩年後,張獻忠在四川西充中箭身亡,
而他擁有的巨額財寶卻不知去向。
張獻忠財寶去了哪兒?考古界將其譽為世界三大寶藏之謎之一。成都民謠『石牛對石鼓,
銀子萬萬五』,講述的就是張獻忠兵敗退出成都時,把『大西國』金銀財寶秘藏起來,誰
發現了石牛、石鼓記號,就有可能找到『大西國』神秘寶藏。圍繞藏寶之謎,坊間說法不
一。有埋錦江河底說,有隨船沉入岷江說,也有埋青城山說,等等。其中,彭山江口岷江
河段張獻忠『千船沉銀』說,最受關注。
1月6日下午,吳天文首先拿出一小袋碎銀。他說,像這樣的碎銀,他們所藏約2公斤。出
水時間為2005年和2011年,地點位於現張獻忠沉銀遺址保護區內,方圓100萬平方公尺。
拿起一片銀飾,吳天文說,這是木箱卡扣,用銀子做成,可見箱子裡裝有更貴重的東西。
『這是耳環、這是耳釘,全是民用銀飾品。從質樣看,極有可能是張獻忠打家劫舍而來。
因此,這些碎銀就是張獻忠入川打劫的鐵證。』 20多錠銀錠吻合張獻忠入川行軍路
彭山區文管所庫房內,吳天文和同事拿出10多個拳頭大小的銀錠。『這些是刻有文字的,
還有10多個沒有刻字。』吳天文拿起一個銀錠,上有『大西眉州征完元年分半征糧銀五十
兩一定,銀匠右閔季』的字樣。
銀錠出水時間主要集中在2005年和2011年。對於第一次發現,彭山文管所有著詳細記載。
2005年4月20日,彭山引水工程在江口鎮岷江江心進行施工。其間,一輛挖掘機在距地表
2.5公尺左右的地方挖出一圓木並從中散落7件銀錠,由施工民工全部撿走。經過文物部門
和公安部門努力,收回所有流失銀錠,並收回已被損毀的貯藏銀錠的木筒。『具體發現地
應該是岷江大橋往下游方向500公尺處。』吳天文說。
『大西是張獻忠國號,從字樣內容來看,說的是這錠銀子,是在眉山徵收的糧稅,有五十
兩。』吳天文說,彼時一兩大概是37克,五十兩相當於現在1.5公斤多。
由於長年沉浸江水中,銀錠外部已氧化,呈黑色,部分有殘損。『銀子純度,大概在95%
以上,除眉州,還刻有湘潭、京山、贛州等字樣。』吳天文說,據文獻記載,張獻忠行軍
路線也是經江西、湖北、湖南等地之後入川,銀錠正好與之吻合。一頁金封冊全金打制重
達700多克
『這批文物中,還有一件最有文物價值的東西。』將銀錠收歸管庫後,吳天文從所管庫裡
,抱出『鎮所之物』金封冊。這頁金封冊長約20公分,寬約10公分,上書『大西大順二年
……』等29字。
據吳天文介紹,這頁金封冊出水時間為2011年,出水地點位於彭山岷江大橋以上江中。
2011年4月19日,在岷江河道取砂石過程中,出土大量文物。因現場人員眾多,出現哄搶
現象。這些文物一部分得到了文物部門及時清理,一部份卻被施工民工和當地群眾撿走。
被撿走文物經相關部門共同努力,部分被徵集和追繳回來。其中便有這件寶貝——金封冊
。
吳天文指著上面小洞介紹,這頁金封冊應是封面,內容大致是張獻忠在成都稱帝後,頒布
政令法規。『經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到底有多少頁,吳天文也說不上來。
影視作品裡,聞聽聖旨到,達官顯貴無不老老實實下跪,恭恭敬敬聆聽。『比起聖旨,金
封冊規格還要高一些!』吳天文說,聖旨是『皇帝詔曰』,金封冊所刻是『皇帝制曰』。
再論顏值,金封冊更是全部用黃金所製,這一頁重量達700多克,亦完爆聖旨。兩枚金銀
賞功幣古錢『五十名珍』之一
在吳天文展示文物中,還有兩枚圓幣,一金一銀,中鏤空呈方形,刻有『西王賞功』的字
樣。『這類似於現在的軍功章,是當時張獻忠封賞用的。』資料顯示,西王賞功錢,是張
獻忠所鑄造的非流通貨幣。相傳有金,銀,銅三品,皆世所罕見,是中國古錢『五十名珍
』之一。
西王賞功存世罕見,早年所知金、銀皆為孤品,後在彭山區有新的發現。2011年嘉德春拍
出品金質、銀質西王賞功各一,金質成交價格230萬元(以人民幣計算,以下同),銀質以
55.2萬元成交。目前金銀銅三品仍然為珍品,根據出水情況,銀質稍多,金和銅均罕。根
據品相成交價維持在數十萬元不等。據吳天文介紹,該賞功幣集中出水於2011年,出水地
點位於彭山岷江大橋至鎮政府一線的江中。
江口沉銀挖掘史第一季‧清朝三次挖寶,兩次『空歡喜』
在彭山文管所,有一本《彭山縣志》。上面這樣記載:『乾隆五十九年,冬季,漁者於江
口河中獲刀鞘一具,轉報總督孫士毅,派員赴江口打撈數日,獲銀萬兩並珠玉器等物』。
吳天文說,從記載看,清政府這次組織大規模打撈行動,確有所得,但寶物的數量,有浮
誇之嫌。『事實上,當時人力、財力和物力,是很難做到的。』因此有理由懷疑,仍有大
量沉銀在江底。清政府第二次江口挖寶是在1838年,第三次是1853年,均無所得。
第二季‧民國淘金十個月獲三筐小銅錢
1937年冬,楊白鹿將從他人手中得來的張獻忠藏銀圖紙向好友——當過師長的馬昆山透露
,後由範紹增出面奔走磋商,成立『錦江淘金公司』,開展打撈工作。
他們照原圖紙方位丈量、細密探索,推斷出埋藏金銀地點,位於望江樓下游對岸原石佛寺
下面三角地段交叉點左側接近江心的江邊。1938年冬季,趁河水較小,加速開挖但無獲。
第二年秋,水退後又繼續,上百人前後歷時十多個月,果真挖出一個大石牛,還挖出大石
鼓。然而,歷史卻開了一個大玩笑:工人們奮力挖出來的,不是金銀,只有3大籮筐小銅
錢。『金銀萬萬五』杳無蹤影,民國轟轟烈烈挖銀事件,也只好草率收場。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6-01/07/128603257_14521232474561n.jpg
鳥瞰沉銀江段。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6-01/07/128603257_14521232474581n.jpg
20餘錠銀錠出水時間:2005年和2011年出水地點:岷江大橋往下游方向500公尺處。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6-01/07/128603257_14521232474461n.jpg
金銀賞功幣出水時間:2011年出水地點:岷江大橋至鎮政府一線江中。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6-01/07/128603257_14521232474481n.jpg
2005年、2011年相繼發掘的銀錠。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6-01/07/128603257_14521232474531n.jpg
2公斤銀飾品出水時間:2005年和2011年出水地點:張獻忠沉銀遺址保護區內。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6-01/07/128603257_14521232474511n.jpg
一頁金封冊出水時間:2011年出水地點:彭山岷江大橋以上江中。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www.nownews.com/n/2016/01/07/1950887
5.備註:
有觀點認為「清軍屠蜀」。但「不得已而動大兵剿之,民賊相混,玉石難分,或全城俱殲
,或殺男留婦。」這份奏章的出處是順治六年刑科給事中陳調元揭(見蕭一山《清代通史
》上卷),這僅僅是某個官員給清廷的奏章,匯報說一些入川的清軍將領亂殺無辜的情況
,而不是任何一種形式上的清廷政府命令。網上流傳的內容被人篡改為清朝屠四川的政府
公告「民賊相混、玉石難分。大兵所到之處,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
清軍因鎮壓陝西、山西起義,無暇全力顧及四川,而張獻忠餘部孫可望、李定國等撤向雲
貴,於是四川本地各南明將領割據。各將領名義上效忠南明永曆政權,互相之間卻征戰不
休,連年征戰更加加劇了四川的慘況。後孫可望又出兵攻打四川,征討南明各將領,使清
廷派吳三桂乘機第二次揮師進入四川,吳三桂平定四川忠於明朝各軍閥,擊敗南明蜀藩劉
文秀,重新征服四川,使四川人口再次大規模流失。
由於清軍在四川征戰多年方將其平定(張獻忠於鹽亭縣鳳凰山被清軍將領豪格射殺身亡
。(其實張是被流矢射殺的)。張獻忠死後,餘部繼續轉戰四川各地。直到順治十六年
(1659),清軍攻陷南明渝城(重慶)後,才算平復四川[10])。有觀點認為這些記載
自相矛盾,並以此證明屠蜀的真正主謀可能是南明和滿清軍隊,而非在公元1646年已經被
殺的農民革命領袖張獻忠。在張獻忠死後出現了清軍跟明軍對峙的局面,清軍的勢力於川
北保寧一帶,而明軍隊保有著四川境內大部分州縣。
加上在明朝遺民以及外國傳教士等的記述裡:
《客滇述》:「獻忠既陷成都,盡伐梨樹,做宮室馳道,練兵於此。賊兵之樵採者,盡入城
中,拆毀房屋以為薪。又發兵四齣,搜各州縣山野,不論男女老幼,逢人便殺;如是半載
。八月,獻忠毀成都城,焚蜀王宮殿,並焚未盡之民房。凡石柱亭欄,皆毀之;大不能毀
者,更聚薪燒裂之。成都有大城小城,本張儀所築,漢昭烈帝修之。甃以大石,貫以鐵
,壯麗甲天下。宮殿之盛,亦不減京師。至是,盡為瓦礫矣。獻忠又令其大家遍收川兵殺
之,及其妻子男異性,惟十時以下者僅留一、二。 」
《聖教入川記》:「殘殺之後,成都為之一空。除少數官員外,別無居民。荒涼慘象,不
忍矚目。獻忠剿滅成都後,命令各鄉鎮村民移居成都。」
此外,將屠川責任全推給張獻忠一人也不合理,根據《燼餘錄》記載:「今統以十分而論
之,其死於獻賊(張獻忠)之屠戮者三,其死於搖黃之擄掠者二,因亂而相殘殺者又二,
飢而死者及二,其一則死於病也。」由此可得知,四川人口被大規模滅絕是流賊軍、清軍
、和張獻忠等外來勢力混戰的最終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