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先舉個簡單的例子
如英格蘭都鐸王朝脫離天主教後
整個英格蘭國內原本的天主教會,主教,教堂,教眾...直接轉成新的"英格蘭教會"(聖公會)
周圍其他國家,地區還是天主教 不想改信新教的人就搬出國外去
因此天主教跟聖公會的轄區壁壘分明 像國家的邊界一樣
但現在似乎全世界各教派的轄區都重疊
像天主教在英格蘭和威爾斯有五個教省 https://goo.gl/yJcZ7L (加的夫教省在威爾斯)
聖公會英格蘭教會則有坎特伯里和約克兩個教省 https://goo.gl/2SrzDZ
另有聖公會威爾斯教會 只有一個教省
倫敦現在既屬於天主教西敏教省西敏總教區 又屬於聖公會的坎特伯里教省倫敦教區
在美國也是一樣
天主教在美國全國(不含海外領土)共有32個教省 https://goo.gl/3Bkchs
美國聖公會則有九個教省 https://goo.gl/Vhf4RJ (日文把教省翻成管區)
例如紐約州 就同屬於天主教紐約教省 和美國聖公會第二教省(含紐約州和紐澤西州)
順帶一提 台灣聖公會現在是和美國西岸各州同屬於美國聖公會第八教省 台灣教區
除了天主教跟聖公會外 英美還有路德會,長老會,東正教的教區 甚至是猶太教和伊斯蘭教
多種宗教的教區都重疊在一起 為什麼跟過去壁壘分明的情形大不相同呢?
回到尚未分裂的早期基督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5%A4%A7%E7%89%A7%E9%A6%96%E5%8D%80
在查士丁尼一世的時候
確立將 1.羅馬 2.君士坦丁堡 3.亞歷山大港 4.安條克 5.耶路撒冷
五個教會和主教的地位提升 且依重要性順序排列
稱為Patriarcha(中文譯為宗主教或牧首) 可統領周邊其他教會和主教
於是將當時的東羅馬帝國領土(包含被查士丁尼收復的義大利) 分成五大牧首區
羅馬宗主教之後成為教皇 現在的教宗 羅馬宗主教區成為天主教
君士坦丁堡牧首後來成為現在的君士坦丁堡及普世牧首 統領君士坦丁堡正教會
以及東正教普世精神領袖
亞歷山大港,安條克,耶路撒冷牧首區 後來被伊斯蘭征服而衰落
但近代又有東正教,東方正統教會和東儀天主教會 在這些地區重建教區
且在現在東正教全世界15個教會及牧首的榮譽順序中 前四名仍然遵照羅馬時代的順序:
1.君士坦丁堡及普世牧首
2.亞歷山大港及全非洲牧首
3.安條克及全東方牧首
4.耶路撒冷及全巴勒斯坦牧首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D%A3%E6%95%99%E6%9C%83
所以當東西教會分裂時 原本的基督教區就紛紛一分為二 彼此統轄區壁壘分明
一個國家或地方 不是屬於天主教 就是屬於東正教 不可能重疊
但現在 俄羅斯除了俄羅斯正教會外 還有天主教俄羅斯主教團的莫斯科等四個教區
希臘除了希臘正教會外 還有天主教希臘主教團的兩個教省,六個教區
為什麼現在不同的教派 甚至不同的宗教的管轄教區都能重疊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