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交卷就決定狀元,還不是最誇張的,太祖年間還發生用角力來決定狀元的。
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年),太祖年間爭狀元比交卷快,那年交最快的就是王嗣宗跟趙昌言
*兩人。主考官們不知道選誰做狀元好。宋太祖當場就提議王趙兩人打一場,勝者就當狀
元。比賽結果王嗣宗把趙昌言的帽子給打下來,成功當上了狀元。當時人就戲稱王嗣宗是
〝手搏狀元〞。
*宋史、涑水記聞記載趙昌言,南宋筆記玉照新志記載是陳識
當然這個手搏狀元並不是多好聽的綽號,王本人也不是很喜歡。當他調任耀州觀察使,正
好遇到种放(种家將初代世衡的叔父,工部侍郎)退休回來,王招待他。後來种放醉了,
對王就不太禮貌了。王也生氣,就譏諷种放〝种先生還在鄉里教小孩時,我就已經考上狀
元了。〞由於种放原本是隱士,是藉由推薦才去當官,不像王是科舉考試出身的。种放就
回他〝你靠打架得來的狀元,有甚麼了不起的!我豈會跟〝角力兒〞一般見識?〞王大怒
回去寫奏章參了种放,說种放家族侵占民產,擾亂民生。真宗只好命种放移居嵩陽。
<宋史.王嗣宗傳>
嗣宗願奉詔,即拜耀州觀察使、知永興軍府。真宗作詩賜之。時種放得告歸山,嗣宗逆於
傳舍,禮之甚厚。放既醉,稍倨,嗣宗怒,以語譏放。放曰:「君以手搏得狀元耳,何足
道也!」初,嗣宗就試講武殿,搏趙昌言帽,擢首科,故放及之。嗣宗愧恨,因上疏言:
「所部兼並之家,侵漁眾民,凌暴孤寡,凡十餘族,而放為之首。放弟侄無賴,據林麓樵
採,周回二百餘里,奪編甿厚利。願以臣疏下放,賜放終南田百畝,徙放嵩山。」疏辭極
於詬辱,至目放為魑魅。真宗方厚待放,令徙居嵩陽避之。
<涑水記聞>
王嗣宗,汾州人,太祖時舉進士,與趙昌言爭狀元於殿前,太祖乃命二人手搏,約勝者與
之。昌言髮禿,嗣宗毆其襆頭墜地,趣前謝曰:「臣勝之!」上大笑,即以嗣宗為狀元,
昌言次之。
<玉照新志>
祖宗以來,殿試用三題,為以先納卷子、無雜犯者為魁。開寶八年廷考,王嗣宗與陳識齊
納賦卷,藝祖命二人角力以爭之,而嗣宗勝焉,嗣宗遂居第一名,而以識為第二人。其後
嗣宗帥長安,種放自從官歸終南山舊隱。一日,嗣宗往訪之,放命諸姪羅拜,而嗣宗倨受
之,放以為非而誚焉。嗣宗怒雲:舍人教牧牛兒時,嗣宗已狀元及第矣。放曰:吾豈與角
力兒較曲直耶?遂至忿爭。事既上聞,詔放徙居洛川以避之。已上宋錄中雲,蓋亦略見之
《三朝史》矣。而司馬溫公《涑水紀聞》乃云:嗣宗與趙昌言角力而勝。昌言乃太平興國
四年胡旦榜第二人,嗣宗廷試所爭乃陳識,溫公所紀偶誤焉。嗣宗是歲以橋樑渡長江為賦
題,蓋當年下江南一時勝捷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