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篇。
一
元世祖至元十一年、宋度宗咸淳十年 (1274),
七月,忽必烈命令右丞相伯顏伯顏指揮大軍攻宋,
出發前諭示「朕聽說當初曹彬率軍攻南唐時不濫殺,而一舉攻下江南,
你要體會朕的心意,學曹彬的作法,不要讓我的子民橫死於刀鋒下。」
伯顏叩頭,表示謹遵命令。
一直到隔年春,所到州郡都望風投降、或輕易就攻下。
伯顏派員外郎石天鱗回京報告,忽必烈非常高興,跟身旁侍臣說:
「朕的軍隊已臨江南,宋國君臣一定有怕了,
如果派使節議和、叫他們付歲幣,應該不會不聽從。」
就命令伯顏停軍,派禮部尚書廉希賢、侍郎嚴忠範、計議官宋德秀、
秘書丞柴紫芝等人,帶著國書到宋國;
要往健康 (南京) 時,廉希賢希望有軍隊護送,
伯顏說「如今兩軍對峙、互相都有設哨站防備,最好是派人先去溝通,
不然若直接就帶軍隊前進,怕會擦槍走火,則想議和就更難辦成了。」
但廉希賢堅持要馬上前進,伯顏只好挑選五百員精銳給他。
前進到獨松關,負責防守的是宋浙西安撫使參議官張濡,
他以為元兵是來攻打,就率兵先行攻擊,結果殺死嚴忠範、廉希賢被俘後傷病死。
忽必烈接到回報後大怒,下令全面進攻。
南宋之亡,始於拘捕使者,因而引發元兵進擊,
最後又因誤殺來使,使得元世祖大怒;
假如獨松關的使者沒死,宋的存亡還不一定,難道也是命中註定?
宋還沒被滅時,江南流傳歌謠「江南若破,百雁來過。」,當時沒人知道意思,
到宋滅之後,才知道是指丞相伯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