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Reewalker 信箱]
作者: Pellaeon (秋風孤劍李鴻章)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出師表跟諫逐客書,哪個是應用文霸主?
時間: Fri Apr 26 09:27:08 2019
你好 我是李鴻章 這個問題問我就對了
古典應用文剛好也是我的專業
論應用文霸主 肯定是諫逐客書
出師表根本是篇抒情文 看了很想哭
先說諫逐客書 我先隨便說幾點
這篇文章真的太屌 無論是布局還是用詞 先秦之冠
開頭第一句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其實當時李斯已經在被驅逐的路上
命令也是秦始皇下的
但是李斯輕巧地把責任轉移到底下的官吏上
同時將整個過程訂在「議」的階段
也給予對方轉圜與反悔的空間 留足面子
接著連舉數個例子 說明秦國倚賴客卿 成為第一強國
先舉穆公 孝公 惠王 講其利用客卿使國土不斷擴張
這邊有個很特別的 為何最後舉昭王時 不講擴張國土
反而講君王依靠客卿 而成功翦除外戚 強化公權力?
因為那時秦王深深為外戚 權臣所苦 李斯這樣講 剛好打到他的內心
有呂不韋 有嫪毐 有趙太后 有秦國舊門閥
秦王嬴政之父本就不是秦國大咖 他們家在秦國政治根基不穩
所以依靠客卿 成為最佳解答
李斯這一段文章 看得出來他對秦國歷史與政治現狀非常理解(他是楚國人)
在那個資訊不流通的時代 是很不容易的
同時文章大量使用反面論述 增強說服力
何謂反面論述?
我說 努力可以上台大 這句話很多破綻
我說 不努力不會上台大 這句話破綻就少
所以 與其說 秦國靠客卿就會變強
倒不如學李斯說的 秦國不靠客卿 無法變強
同時 每段的小結 層層遞進 增加恐懼感
「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此非所以跨海內,致諸侯之術也。」
「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沒有客卿 造成的危機 從國家不會強 不會發大財
變成 人才流出去 敵人進得來 秦國有大難
至於修辭上 大量的排比句 既能增加氣勢 也會讓人讀起來流暢
那句名言
「泰山不讓士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在如今國際化 人才流動的社會看來 也是很合情合理的
最後「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
皆大歡喜 可喜可賀 可喜可賀 又離腰斬進一步了
相比之下 出師表 更像是抒情文
我畢業後 才慢慢明白 為何古人讀出師表要哭
出師表中常用「宜」、「不宜」
白話就是 你最好/你最好不要
以這種口吻跟君主講話其實挺冒犯的
但因為他是老臣 與其說劉禪是君主
更是他好夥伴的兒子 是他看著長大的小孩
出師表全文哭點 應該在那句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翻譯成白話就是
從我第一次在危難中接下劉備的任命,到現在已經二十一年了!
建安12年 諸葛亮26歲 劉備46歲 兩人第一次相見
劉備已是中年人 鬢已星星 滿面風塵
他跪坐在這個外號臥龍的年輕人前面 說道
「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
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漢朝快GG了 一堆奸臣 漢獻帝被綁架 我自量力想救一救天下
只是我太廢 能不能請你幫我?
我相信諸葛亮一定被這份熱情感動 比手畫腳說起他著名的〈隆中對〉
跟劉備分析大局 講解戰略 劉備聽得兩眼發光 跪求諸葛亮跟他回去
從此 諸葛亮成為蜀漢第一軍師 〈隆中對〉成為蜀漢基本國策
諸葛亮肯定是個聰明人 但不是三國演義那種奇幻的聰明
在出師表中看出他是那種謹慎小心 凡事謀定後動
他是會算成本 估量局勢 選最好決定的那種聰明
但就 就是跟劉備出去這一次 我想是他人生唯一一次 耍笨了
因為感動 所以願意與最弱的劉皇叔聯合
因為感動 所以願意加入當時最弱的劉備陣營
因為感動 他做了人生最不理性的選擇
而在未來二十一年 到出師表寫出來的那天為止
他為蜀漢盡心盡力 與劉備的部屬們從不和到同舟共濟 成為兄弟
然後他又接連失去這些人
他失去關羽 失去張飛 失去劉備 失去五虎將
這些人在他加入時 早已是壯年甚至中年
二十一年了 諸葛亮與當時劉備來找他的年紀相近
從當年諸葛盧出來 二十六歲的年輕人
如今也如當年的劉備 兩鬢星星 滿面風塵
當年的劉備身邊有猛將 有謀士
而如今 這些人都先一步離諸葛亮而去
說好一起打拼天下 如今只剩他
整個蜀漢 是他的心血 是他跟夥伴努力的結果
你說 他怎麼放心讓劉禪來處理?
你說 他怎麼放下心中的感傷?
這句「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如果你喜歡三國演義 喜歡三國歷史
看到諸葛亮感慨嘆出此言
真的 想哭
所以我說 比起讓人讚嘆的諫逐客書
出師表更像是抒情文
題外話 其實我最喜歡的是李密的〈陳情表〉
那句對晉武帝的嗆聲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享終年。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實在是感動到骨子裡Q_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