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洲甜水井有位老尼姑,大家叫她「慧師父」,
不知道是她名字還是法號一部分,也不確定是不是這個字,但大家都叫習慣了。
我小的時候曾看過她到外祖父家,非常守戒律,
給她糖果她不吃、說「很多糖果都是用豬油煮的。」,
不穿毛皮衣、說「穿著毛皮跟吃肉一樣意思。」,
不穿絹綢質料衣服、說「一尺絲布,有上千隻蠶的性命。」,
供奉佛前的麵筋一定自己做、說「市集賣的都是用腳踩踏。」,
燒香一定用打火石點火、說「爐灶的火不清潔。」,
每餐吃得很清淡、都自給自足,不積極跟人化緣。
外祖父家有個僕人的妻子拿了一疋布去布施,師父看了之後說:
「布施要用自己的財產才是做功德,家中因為找不到這疋布已經打了幾個小婢女,
佛祖怎麼會收這種東西?」
僕妻說「我本來以為有幾十疋布在,應該不會一一數清楚,所以才拿了一疋,
沒想到害了人被打,她們應該都在偷偷詛咒我吧,
我心裏實在很不安,才想布施請佛祖原諒。」
尼姑丟回去,說「那何不偷偷放回原來地方,其他人得以洗刷嫌疑、妳也能心安?」
僕妻死了幾年後,師父的弟子將這件事洩漏出去,大家才知道。
乾隆十九、二十年 (1754-55) 時,她年紀已有七、八十歲,
突然來我家,說要到潭柘寺拜佛,並幫小尼姑施戒,
我問她前面布疋的事是不是真的,她說「沒這種事,小妖尼犯戒妄言。」
大家都讚嘆她忠厚;
臨走之前,她請我幫佛殿題字寫一幅匾額,我交代趙春磵寫,
她合掌說「誰寫的就請題上誰的名字,佛祖面前不可以打誑語。」,
因此換成趙春磵的名字,她才拿走,
之後就沒再來過;
最近問滄洲人,已經沒人知道她了。
景縣的天齊廟有個和尚,是住持果成師父的第三個弟子,
士紳都尊稱他「三師父」,所以不記得他的法號與名字了,
果成師父的其他弟子都很不肖,都跑去其他地方雲遊了,只有他仍守著師父教誨,
不像名寺招待僧那樣市井俗氣、也不像說法的禪師那樣帶著驕貴氣息;
也是守戒律苦修,出門就算千里遠行也帶著包袱徒步、都不騎馬搭車,
大哥有次在路上遇到他,苦苦邀請他搭便車,他一直都不肯;
官員到廟裏,他接待沒比較多禮;一般農民老人去,他接待也沒比較隨便;
布施比較多、布施比較少、甚至沒有布施,他接待態度都一樣,
念經拜佛之外時間,就是在房間正坐,所以進廟裏都感覺像到無人之境一樣。
他的行為作風就大致如此,附近的鄉民都說「三師父道行清高。」,
問他們怎麼知道師父有道行、道行在哪,他們也茫然回答不出來,
師父之所以感動鄉民,正是不知道為什麼原因;
我曾經問過父親,父親說:
「按你所觀察到的,他們行事有不清不高的地方嗎?沒有不清不高,就正是清高;
還是你覺得要能踩著錫杖飛行、搭杯子渡河才叫高僧?
這一個尼姑、一個和尚,在他們教裏也算是特立獨行的人了。」
三師父圓寂還沒多久,他的名號應該還有人知道,
等鄉試後見孫輩們,叫他們回去後到廟裏問問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