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很深的感觸。
國內某諮商博士的部落格,曾分享某次國外研習的經驗
令他很震憾的一句話:
「人成年了,可以不需要"無條件的愛"」
當下深思,有道理卻沒有共嗚。
希望別人無條件的愛著我們,有什麼不對嗎?
這已不是追求,而是沉在內心最深的期盼。
人很難不這麼想吧?
直到回想以往的關係,直到切身經歷。
好像有那麼一點體會。
國外的Gilligan大師是這麼說
無條件的愛很美好,
父母在我們小時是無條件的愛著我們,
那時我們溫暖的依戀著,如此理所當然。
但,當我們進入一段親密關係,
有類似的期盼,說:「我希望他能深深地愛著我,
不管我變成什麼樣子……」
是啊,這不就是愛的終極型態嗎?
沒有對不對,但卻可能……不適切。
人長大了,對生活都有一定的要求。對伴侶……也會有。
期待伴侶無條件的付出,
就像是不給植物養料卻要他憑空生長一樣。
對自己而言是很深的渴望,對伴侶卻是很殘忍的要求。
我自己的解釋,「一切皆不是理所當然」
伴侶的溫柔,不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當他溫柔的時候,我們得以看見溫柔後面的愛。
能在停下忙錄的生活後,看見,
好好的說謝謝,好好地回報。
讓愛能更滋長
當我們見到自己的渴望,
比如「希望對方穩定」「希望對方只愛我一個」
會更真實的看清,知道這只是我的需求,我的願望。
而不會說些「一般人都是這樣,我的要求不奇怪」
「這不是交往的基本嗎」
是時候長大了,
想要什麼,可以用心去滋養,或許有點像交換
當關係夠深厚,愛深了,也許,只是也許,
對方會願意多付出些什麼。
而非強迫的,用關係與情緒去勒索、強行討要
用所謂「你不是愛我的嗎」來硬要別人認同什麼。
那會耗盡關係裡的資源。
長大了,人可以選擇不愛,不被自己的情緒左右。
雙方隨時可以讓愛在不適切、不幸福的關係裡消亡。
人是為了幸福而在一起的。
所以當不符合需求了,沒法被滿足了,
關係的消失,似乎如此合情合理。
我們知道,所以得以戒慎恐懼,慎重的看待每個關係。
讓真正能幸福的選擇有機會進到生命裡。
並且,
認知人是不完美的,任性的,有缺憾的。
會有不合理的想望,無法被扭轉的觀念,
因為,這樣才是人。
因為,不把愛視為理所當然,願意真實,願意付出改變。
所以,得以愛,得以有機會成就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