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 成年人,可以不需要無條件的愛

作者: wtocactus (木頭)   2015-05-17 18:30:21
近日有很深的感觸。
國內某諮商博士的部落格,曾分享某次國外研習的經驗
令他很震憾的一句話:
「人成年了,可以不需要"無條件的愛"」
當下深思,有道理卻沒有共嗚。
希望別人無條件的愛著我們,有什麼不對嗎?
這已不是追求,而是沉在內心最深的期盼。
人很難不這麼想吧?
直到回想以往的關係,直到切身經歷。
好像有那麼一點體會。
國外的Gilligan大師是這麼說
無條件的愛很美好,
父母在我們小時是無條件的愛著我們,
那時我們溫暖的依戀著,如此理所當然。
但,當我們進入一段親密關係,
有類似的期盼,說:「我希望他能深深地愛著我,
不管我變成什麼樣子……」
是啊,這不就是愛的終極型態嗎?
沒有對不對,但卻可能……不適切。
人長大了,對生活都有一定的要求。對伴侶……也會有。
期待伴侶無條件的付出,
就像是不給植物養料卻要他憑空生長一樣。
對自己而言是很深的渴望,對伴侶卻是很殘忍的要求。
我自己的解釋,「一切皆不是理所當然」
伴侶的溫柔,不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當他溫柔的時候,我們得以看見溫柔後面的愛。
能在停下忙錄的生活後,看見,
好好的說謝謝,好好地回報。
讓愛能更滋長
當我們見到自己的渴望,
比如「希望對方穩定」「希望對方只愛我一個」
會更真實的看清,知道這只是我的需求,我的願望。
而不會說些「一般人都是這樣,我的要求不奇怪」
「這不是交往的基本嗎」
是時候長大了,
想要什麼,可以用心去滋養,或許有點像交換
當關係夠深厚,愛深了,也許,只是也許,
對方會願意多付出些什麼。
而非強迫的,用關係與情緒去勒索、強行討要
用所謂「你不是愛我的嗎」來硬要別人認同什麼。
那會耗盡關係裡的資源。
長大了,人可以選擇不愛,不被自己的情緒左右。
雙方隨時可以讓愛在不適切、不幸福的關係裡消亡。
人是為了幸福而在一起的。
所以當不符合需求了,沒法被滿足了,
關係的消失,似乎如此合情合理。
我們知道,所以得以戒慎恐懼,慎重的看待每個關係。
讓真正能幸福的選擇有機會進到生命裡。
並且,
認知人是不完美的,任性的,有缺憾的。
會有不合理的想望,無法被扭轉的觀念,
因為,這樣才是人。
因為,不把愛視為理所當然,願意真實,願意付出改變。
所以,得以愛,得以有機會成就關係。
作者: abc110857 (神奇小茂茂)   2015-05-17 18:55:00
作者: pullmeunder (OP)   2015-05-17 19:15:00
作者: soy (高雄風大雨大^^")   2015-05-17 19:19:00
可能只有神才有辦法到如此境界...所以上帝賜下祂的獨生子...
作者: masturbate10   2015-05-17 21:20:00
知易行難
作者: winer020203 (winer)   2015-05-17 22:19:00
推...看到這終於一解我的疑惑
作者: bluesky209 (空空)   2015-05-18 00:24:00
如果照這麼說,有些人永遠無法擁有愛完人,正常人,病人。 又來了
作者: charles4348c (Tr)   2015-05-18 00:34:00
我想補充一下,這些話其實不是在否定無條件的愛、積極照顧等等,而是是在說明,當一個人進入這個複雜的社會時,要能健康適應,是需要具備能夠自我照護能力的,而這樣的能力,需要內化曾經被照顧的經驗而來。 如果我沒有記錯或誤解的話應該是這樣啦
作者: wtocactus (木頭)   2015-05-18 00:40:00
是啊。上面說得很對我非本科系,也沒真上過G大師的課程只是在說,過度強求無條件的愛會給人與自己太大壓力
作者: bluesky209 (空空)   2015-05-18 00:50:00
所以沒經歷過此經驗的人,因無從得知與學習愛的能力,就無法擁有愛?去除特例極端值的愛。殘酷
作者: wtocactus (木頭)   2015-05-18 00:53:00
樓上不知你在激動什麼…正面成立不代表反面不成立吧而且心情跟想法本來就是個人…不是放諸四海皆準
作者: charles4348c (Tr)   2015-05-18 01:08:00
我想這段話看起來的確不是那麼舒服,因為他好像規定了一個範圍,在這裡面的人才是所謂的"正常",之外的人是異類。當我們說什麼是健康適應時,我想其實更多的是在說「這樣應對的模式,可以在面臨挑戰時,讓主體能夠少一點掙扎或痛苦」,而不是試圖畫圈,將範圍外的人定義為病人、不正常。每個在生命裡生長、掙扎、奮鬥的力量都是可貴值得珍惜的,這並沒有意味太多,那些所謂正常,如果你覺得你活得"好"、活得"滿意",這樣就夠了,真的。
作者: bluesky209 (空空)   2015-05-18 12:01:00
不去考慮現實社會層面的心理諮商,成為大師就必須專標題太篤定是否沒考慮到反面,不去考慮現實社會層面的心理諮商,成為大師就必須專精不是沒有道理。只要用這是我的想法心情我的自由就能發表斷章取義是吧市面上的“兩性”(嘆)與心理勵志作家,皆是如此。
作者: wxi (wxi)   2015-05-18 15:00:00
看了有學習給推另外,原PO只是敘述自己的體悟而已,沒有說其它的方式不容於天地…文中也有提過他自身經歷過同樣階段,何來排斥之說?
作者: bluesky209 (空空)   2015-05-18 16:04:00
前提是能不能選擇,沒有火怎麼煮。(不要激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____)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