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什麼時候才能自由相愛,安心相守?──王嘉菲《拉拉手在一起: 女同
志影像故事》
長期在鏡頭另一邊工作,王嘉菲默默守在相機與攝影機旁,一切都是為了讓
導演腦中的畫面透過她的眼落實到鏡頭前。這次,為了策劃長達三年的女同
志影像故事《拉拉手在一起》出版,王嘉菲站上台前扮演起作者和導演的角
色,從臉書分享到新書座談,她頭一回用這麼多文字,或寫或講,不像過去
只是安靜地讓影像作品發聲。
16歲就在T bar打工的王嘉菲,看著許多比她年長的女同志來來去去,一個個
故事在她眼前上演;踏入社會後,她背著攝影機闖蕩,用影像與許多角落裡
的人互動,遊民、老兵、華西街男男女女 ,得到金鼎獎肯定後,又放下
一切前往英國進修,接著踏上中國轉向商業攝影,展開與過往截然不同的創
作型態。
繞了一大圈,也許是16歲的印記仍騷動著,王嘉菲終於決定回頭紀錄跟自己
生命最緊密的女同志們,以及她們的故事。
起初,她天真地寫了一份文情並茂的拍攝企劃,除了把企劃書放在女同志會
出沒的地方,徵求自願受訪的同志情侶,她還去同志遊行現場發傳單,之後
,她歡天喜地在家悠閒等著雪片般飛來的報名履歷,「我以為可以在家翹起
二郎腿慢慢選、慢慢看,結果只收到兩封信!」被這殘酷的結果敲醒,王嘉
菲隨即改變戰術,開始透過朋友介紹,用點對點的方式聯繫。雖然速度像是
鴨子划水,但回應王嘉菲的人也變多了,採訪終於有了進展。
她原來希望受訪者年齡層可以從20歲到無限大,透過這本書看到台灣社會的
變遷;但超過60歲的幾乎都拒絕受訪,原因是她們年輕時被貼上的負面標籤
,這印記到老了仍在,「要她們站出來分享,是這本書最難的事。」王嘉菲
說。
六年級以前的環境,櫃子真的很多,書中「小顏與以花」這對從11歲就相識
相戀至今40年的原住民女同志,稱得上是飽受壓抑的典型。同志長期不見容
於部落,以花被大哥狠狠掌摑兩巴掌,小顏被母親抓去教會驅魔,卻始終沒
能拆散這對戀人。這個充滿偏見的社會氛圍,一路走到七、八年級,甚至九
年級,漸漸褪去許多,同志運動消弭了部分歧視,親人(尤其父母)對於自
己的同志孩子,也敞開不少。
年長的女同志難覓在先,而不少已經接受採訪的對象,也有突發狀況。有的
是答應後又反悔,也有情侶受訪完後鬧分手,要求別把照片擺進書裡。遇到
這些狀況,王嘉菲並不勉強說服她們,「我不會把作品擺在人的前面,起碼
要讓受訪者覺得舒服。」這是她心中的一把尺,也是和受訪者建立信任的基
礎;拍照時,她不下指令要受訪者如何擺pose,而是營造一個她們最熟悉的
日常環境,讓她們自然地與環境連結互動,從《拉拉手在一起》中充滿生活
感(甚至是親親抱抱)的畫面,便可看出受訪者對她的信任。
王嘉菲期盼透過這本書鼓勵許多單身同志,同時也希望同志與社會、社會和
同志都能互相敞開當朋友,因為看似不相干的你我,都在這個有機的大環境
中不斷產生連結。因此,書裡所有的照片採用橫構圖(landscape)而非直構
圖(portrait),便是想呈現人與環境的關係,「不管在公領域或私領域,
我們都不是孤島,不是只有一個人,我拍很生活化、很日常的東西,就是想
與別人拉近距離。」王嘉菲定了這樣的基調,書名「拉拉手在一起」也直接
傳遞了這份初衷。
拍攝採訪期間,不少受訪者也對王嘉菲的情感歷程好奇,她雖不吝於和身邊
姊妹們分享,但當時的確沒想到這本書的完成,也促成了她的出櫃。
父親來自山東,母親是台灣人,帶著兄姐改嫁給爸爸後因不合又離異,王嘉
菲從小就跟著爸爸生活。她十多歲時確定自己的性向,之後也常帶女伴回家
,《拉拉手在一起》當中許多主角的經歷,比如父母突然打開房門看到兩人
抱在一起睡的窘境,或是交往過程中遭到對方家人不友善的對待,甚至恐嚇
,這些王嘉菲也親身經歷過,但這一路,王老爹、王老媽生前對女兒的愛,
始終是最重要的後盾,兩老對她的性向,一直是處在「心知肚明」的默契裡
。
王老爹在王嘉菲進入適婚年紀那些年,常常不死心地問她為何不結婚,最後
都被她不客氣地回以:「我不會結婚!」事實上,她不是不結婚,而是台灣
沒辦法讓同志結婚,因此後來她和女友去了澳洲時,便寫信告訴王老爹:「
這邊可以結婚。」根據朋友事後轉述,王老爹收到信後,問了朋友一句話:
「別人(那女生)的家人會接受嗎?」至此,王嘉菲心裡的石頭終於放下,
也更明白父母關注的焦點(或恐懼)不是孩子愛男生或愛女生,而是擔心未
婚子女孤老一生。
為了完成《拉拉手在一起》,王嘉菲有種先身先士卒的情懷敞開自己;另一
方面,當她看到年輕世代的女孩們還在櫃子裡外徘徊無助時,她想透過這本
書給她們一些力量,彷彿她也再次回頭陪伴年輕時的自己。書末,王嘉菲放
上自己15歲時的照片,那是一種重生、重新被接納的寬慰。
不同於三年前的同志大遊行,王嘉菲在現場獨自發著傳單、希望找到受訪者
;今年在同志遊行的隊伍裡,王嘉菲開心地與姊妹們互相打氣陪伴,還站上
宣傳車拿起大聲公喊話,以「被看見」和更多人拉拉手,更期許在未來,每
個人都能自由相愛,安心相守。
九把刀、王蘋、沈可尚、呂欣潔、郭英聲、陳文玲、陳雪、張亦絢、萬芳、
葉天倫、蔡英文、聶永真——拉拉手推薦
有愛,就有生命的力量,向大家推薦這本好書。——蔡英文(民主進步黨黨
主席)
當同志可以不同,當同志不是「跟你跟我一樣,只是性傾向的不同」。我們
會看見真正的你我,相異但是真實。這本書,記錄了不一樣的人生,真實的
人生。——王蘋(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
必須慚愧地說,在看完本書前,我對女同世界的理解是模糊,片面,甚至扭
曲的。現在開始學著明白,每一個生來獨一無二的個體,因為愛情,而有了
專屬兩人的宇宙。即使在寫實的世界中顯遇阻困,這個宇宙依然能持續運轉
不輟的核心,就是天然,純粹,無可取代的愛。這是一本能讓每個異性戀者
能重新碰觸愛,親近愛的好書。——沈可尚(導演)
女同志具有女性與同志雙重的社會弱勢身份,讓我們的故事時常難以被看見
、被聽見、被認識、被瞭解。本書透過不同組合的女同志身份樣貌,看見我
們就在每個角落,一樣的生活、一樣的工作就學、一樣的相愛、一樣的爭執
、一樣的和好。我們的愛戀對象或許不同,但那又如何呢?這世界因差異而
更加美好,望你和我們異同看見。——呂欣潔(社會民主黨立委參選人 同
志運動者)
透過她們的故事,看見勇敢與豁達,而每一顆真實面對自己的心,都是應該
被珍惜的。她們所經歷的,不僅是一段段的故事,同時是面對自我的真實,
而真實本身,就是一種動人。——郭英聲(攝影家)
「生命就是不斷地come out」,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作為女同志,雖然總
是被推擠到邊緣,但一旦接納了這個永遠偏左的位置,除了為自己的真愛奮
鬥,還可以成為他人的典範,終其一生,不斷地come out with對自己的洞察
、有意思的點子與社會實踐的動能。——陳文玲(政大廣告系教授兼X書院總
導師)
逐頁翻開,一張一張臉孔,一個一個的生命,生命真實的力量透過攝影
中人物之眼凝視閱讀者,閱讀者也得以通過他人的生命經驗反照自身,愛情
、親情背後橫括出的景深可以拉出不同時代、世代、族群的故事,透過這些
人的現身,我們得以活在越來越好的世界。——陳雪(小說家)
這本燦爛奪目的攝影書,照亮了我們一個社會的眼睛。我在書中看到勇氣與
靈感,也看到耐心,以及藝術想像。它打破了最難打破的視覺惰性,讓多元
真正多元。細膩的精神,令同志平權,具體而微────我們發現,每個人
的眼睛,都可以是守護神。只要有你,就有我────這裡有凝視的根本。
世界就是因此而開闊。——張亦絢(作家)
這裡的愛情很平凡。但這裡的愛不平凡。
我們每一個人跟世界的關係總有幾處幽暗。渴望被理解擁抱的心,誰沒有呢
?
不只是這裡,不只是那裡,每天都有幾億個期待愛的求救信號,在世界的許
多角落。愛,如此簡單,又如此難。祝福這個世界通往未來,以寬闊的愛與
溫柔的心。——萬芳(音樂人 劇場人 廣播人)
在這種眼見為憑的年代,沒有聲音沒有影像彷彿是歷史蒸發。《拉拉手,在
一起》緊緊拉住的不只是伴侶的手,也是家人之間的手,不只是相愛的人要
即時把握親情愛情,跟台灣的親密歷史也要手牽手在一起,不消失,不缺席
。謝謝嘉菲,謝謝書中勇敢的拉拉們。——葉天倫(導演)
希望這只是一本題材平凡的書,在不遠的文明的未來。——聶永真(設計師)
34個為愛勇敢做自己的故事
不分性別,愛上愛情的本質
透過這些人的現身,我們得以活在越來越好的世界。——陳雪
「不分T婆,我就是個媽媽。」
「人生遇到真愛是多麽困難,我們要堅持。」
「我女兒是同性戀,已經有交往的對象。」
台灣第一本以影像與文字紀錄台灣女同志的生命故事,不同世代、不同職業
、不同族群的女同志,現身訴說她們內心的真正想法與面臨難題。她們想生
養小孩,必須花錢到國外受孕,還被質疑女同志不適合教養小孩,領養小孩
也是困難重重。由於台灣同志婚姻尚未合法,她們只能到國外登記結婚,她
們想跟心愛的人組成家庭,想把財產留給最愛的人,想要在另一半進開刀房
時簽下同意書,或者只是想要為愛做自己……。
全書採訪34位女同志,分為17組受訪者,每組皆為兩個人,兩個人關係除了
戀人,也有姐妹、母女。讓人看見女同志的生活與生命經驗,以及如何面對
不同階段的課題,包括身份認同、出櫃、結婚、生子、領養小孩、組成家庭
,也具體而微呈現台灣女同志的發展史。
◎本書特色
1.台灣第一本女同志攝影書,收錄120餘張動人照片,讓讀者看見女同志多元
面貌。
2.透過不同的女同志故事述說,瞭解當代台灣女同志必讀,性別平等教育最
佳教材。
3.知名設計師聶永真設計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