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新聞] 愛滋零距離計畫,喚回人與人的親密關係

作者: twoquarters (Semi)   2016-04-20 12:29:04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N4AAwSU ]
作者: twoquarters (Semi)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愛滋零距離計畫,喚回人與人的親密關係
時間: Fri Apr 15 16:13:37 2016
「能讓歧視消失的,是理解與關懷。」愛滋零距離計畫,喚回人與人的親密關係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
文:余如婕
你覺得人跟人相處時,最重要的是什麼?是因為不甘於淡如水的生活,製造不膩味的驚喜
?還是穩定的收入來源,讓彼此都能過上好生活?抑或是誠實待人,找到永遠不會背叛自
己的伴侶?
這些問題沒有標準解答,但在美嬴和小杜的心中,最好的答案,是愛。
http://i.imgur.com/E7gkrOt.jpg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愛滋小組負責人小杜(左)及「轉角遇到愛:愛滋零距離計畫」負責人
美嬴(右)。
他們是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的成員,每年拍攝一部感染者相關影片及舉辦各式巡迴講座
,以這樣貼近心底的方式提醒我們,要以新的角度看待愛滋、感染者以及人與人的關係。
他們說的,不是甜蜜,不是美滿,卻透著溫柔的理解。是一種當你在沒有人知曉的角落孤
獨流淚時,仍可能被祝福、被理解的相處與陪伴。
http://i.imgur.com/bqy7M3U.jpg
圖片為同志諮詢熱線合照。
不是背後支持,而是和感染者並肩同行
1991年電影《整人專家》中,描述周星馳聲稱自己得了愛滋病才成為同性戀的劇情,他天
花亂墜地說口水、空氣和坐同張椅子上都會傳染愛滋,最後還對女主角的臉頰一吻,女主
角崩潰逃離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2012年的紀錄片《瘟疫求生指南》赤裸裸呈現社會的不
友善,政府不僅消極放任感染者生命的逝去,還將愛滋視為同性戀瘟疫,或是胡亂性行為
而得到的報應。
面對這樣難以翻轉的氛圍,台灣同志諮詢熱線有了這次的專案。他們在真正走近感染者的
世界後,才明白感染者背負了更多來自社會、家庭等方面的重重壓力,於是在2014年世界
愛滋日的時候,誕生了「 I AM HIV + 」紅白T-shirt。「我們希望能透過這次的募資,
把『 I AM HIV + 』這樣一個概念變得像紅絲帶一樣廣為人知,因為這比紅絲帶更具體地
表現出我們希望能帶給大家的東西。一旦你願意把這個符號放在身上,代表你願意和感染
者站在一起,成為他們生命中重要的一份子。」
從這件在PTT gay版上詢問度超高的衣服,我們可以看出台灣的風氣在慢慢改變,就算可
能因為這件上衣而被側目、質疑,但唯有在挑起大家的興趣之後,才有更多的空間解釋愛
滋背後的涵義,進一步凝聚更多人的意願來表達他們對感染者的支持。
http://i.imgur.com/kQssppg.jpg
「 I AM HIV + 」紅白T-shirt
拿掉放大鏡之後,只是一種慢性病
「我們聽說有間牙醫診所對愛滋感染者很友善,結果有位感染者那天看完診卻是垂頭喪氣
地回來。」小杜難過地說道,雖然現在台灣法律明文規定,感染者在就醫時有義務要告知
自己的身分,而且醫務人員不得拒絕醫治,但事實上有人會以設備不足作為藉口拒絕看診

台灣社會對愛滋感染者好像沒有真正友善過,政府宣傳海報上「當你尊重自己時,別人才
會尊重你」的標語不斷將感染者冠上「咎由自取」的罪狀; 1992年,前衛生署長張博雅
以「活得難堪,死得難看」形容愛滋感染者;過了十年,社會依舊沒有好
好對愛滋感染者伸出援手,在2003年,呂秀蓮前副總統亦曾有「天譴說」
對愛滋病嗤之以鼻。
http://i.imgur.com/QGiaevq.jpg
2015年12月1日世界愛滋日,熱線工作人員和義工穿上「I AM HIV+」T恤,表示對於愛滋
感染者的支持與連結
「我們的社會對『性』有一套想像,這套想像之外的,就是他者。而剛好像愛滋這樣的性
病,便被社會丟棄在角落。」美嬴補充道。愛滋病一直以來被描述成眾人避之唯恐不及的
符碼,當我們聊到愛滋時,同志、濫交和恐懼成了集體記憶,也有人會用「為什麼得到愛
滋?」這樣的判斷標準,把感染者分為好壞。這樣的二分法是比較輕鬆的方式,但這只會
讓某些人更有理由譴責感染者,也會讓感染者因為害怕被歧視而不敢接受篩檢,進而延誤
醫療時間。「我們對性病都太過度解讀了,但其實愛滋就像其他的慢性病,定期服藥就可
以控制好了。感染者的生活不會因為愛滋而有多大的影響,洗腎要每天跑去醫院報到,這
才有可能影響到生活吧!」美嬴爽朗地笑著說到。
我們的關係無關乎愛滋,只有愛
「我曾經和一位大哥聊過,那位大哥在感染愛滋之後陷入一段很長時間的自我苛責中。」
小杜在講這段故事的時候,語調變得很慢很慢,「他在感染愛滋之前,會定期捐款給孤兒
院和育幼院,我覺得他一直是很認真生活而且對家庭負責的好人。但在檢查出愛滋之後,
他一直不斷地說,他愧對這個社會,治療像他這樣的感染者只是浪費醫療資源。他也不敢
和伴侶有進一步的關係,理智上都知道只要做好安全性行為是不會傷害對方的,但情感上
還是走不過那一關。」
大哥的故事令人心疼與不捨,對感染者而言,要承受自己染上愛滋是一個壓力,接受自己
得定期服用藥物的事實是一個難關,向伴侶及家人告知感染者身分更是難以名狀的折磨與
痛苦。常常在真情告白後,得不到的寬宥與理解,反而在他人驚愕的眼神裡,一次次地被
宣判死亡,好像在告知之後,感染者只能慌不擇路地從這段關係中逃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hgeXbgXNiY
影星摩根費里曼在談論「黑人歷史月」的採訪中,提及對種族歧視問題的解決
之道:「不要一直講就好了。」被問起愛滋議題適不適用這種方式?美嬴看完影片後堅定
地說道:「這樣的做法一半對一半不對。」我們當然不會在日常生活裡特別把愛滋感染者
標誌出來,但避而不談的作法不會使愛滋的污名消失,也無法解決正在發生的結構性歧視
。甚至有可能因為缺乏討論而變成一種政治正確,歧視和誤解再也無法被翻轉。
「標示有他的必要性,但我們希望標示出感染者只是為了讓他們能得到更好的醫療照護而
非歧視。」美嬴說,許多人在談論感染者時,除了「愛滋病患」之外,彷彿再也沒有其他
身分了,但感染者要的是「同理」而非「同情」。「同情」是比較簡單可以做到的事情,
但卻是居高臨下的施捨,只有「同理」才能和他站在同樣的高度,理解對方的難處並給予
最恰如其分的協助。
愛滋感染者抵抗的多半不是病魔,而是大眾對疾病的不理解與恐懼。而我們能做的,是不
會因為對方是愛滋感染者而差別待遇的正常相處;是讓理解與支持,成為對方生命的出口
;是當感染者被不友善的社會抽離得只剩下空殼時,重新在空殼中注入愛,將人與人間分
開的雙手再牽起來。而這份愛,名字叫做理解與關懷。
轉角遇見愛:全台愛滋零距離巡迴計畫→https://goo.gl/W76UHM
文章來源:http://goo.gl/h99IIW
作者: mrgray (Mr.Gray)   2016-04-20 12:37:00
作者: navysea (編劇生活)   2016-04-20 13:55:00
大推
作者: blacktea520 (審判者)   2016-04-20 17:20:00
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