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同志的藥愛(上)─同志只有2成不戴套,為何還是愛滋高危險群?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80315web003/
(摘錄)
據疾管署的統計HIV的「危險因子」幾乎歷年都是以「男男性行為」為最主要的感染途徑
。然而,隨著科技轉變與性行為的多變,數據看似變化不大,但背後的行為已有很多的轉
變。
這幾年男同志社群以「軟性毒品助性」的文化讓感染的狀況變得更增添變數,同志社群的
「藥愛」(Chemsex)文化一直是不可談的禁忌,因為行為隱蔽,公衛領域也缺乏本土全
面的統計數據與研究。我們採訪了數名用藥者和第一線的社工、感染科、精神科醫生,企
圖瞭解「藥愛」背後的理由。
男同志的藥愛(下)─嗑藥為了性也為了愛,更為了擺脫自己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80315web004/
(摘錄)
2008年之後,台北幾家大型搖頭舞廳關門,與跳舞、大型派對結合的搖頭文化開始沒落,
浩子回憶:「台灣本土可以製安,還一度是全球最大出口國,價格便宜很多,現在K他命
這種三級毒品都比安非他命的價格還高了。」浩子的日本友人來台灣,在西門町打開軟體
就能輕易買到便宜又精純的安。
我為何嗑藥(上)─我故意讓媽媽看到用過的針頭,見她難過,我很痛快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80315web001/
(摘錄)
藥物成癮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一次使用,終身後悔」這樣的反毒文宣口號並無助於了解
一個人為何要吸毒。「霖霖」(化名)曾經是一個安非他命成癮者,同時也是一個愛滋帶
原者,我們從他的生命故事,企圖理解這一切是如何發生。各種生命破洞並不是偏差行為
合理化的理由,而是唯有知道發生的原因,我們也才能知道如何面對誘惑。
我為何嗑藥(下)─姊姊的傾聽,把我從毒癮拉回來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80315web002/
(摘錄)
安非他命會讓人的情緒偏執、暴躁,霖霖一度想揮拳打媽媽,所幸父親及時阻攔,而霖霖
事後為這件事內疚大哭。採訪時,無論霖霖如何數落母親如何不了解他,媽媽總是靜默承
受一切,直到採訪要結束了,她才急著對我解釋:「霖霖只是一時走偏,我也捨不得報警
…他從小就是乖孩子,怎會這樣?我怕他發生意外,他要去台北、去哪裡我都跟著去。」
愛滋非猛獸(上)─是打砲丸還是防疫仙丹?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80315web005/
(摘錄)
80年代,愛滋病剛被「發現」時,在媒體傳布的主流影像是,殘弱瘦骨如柴的病人,全身
長滿爛瘡和腫瘤。2018年的今天,HIV已經是一個雖無法治癒,但可以控制的「慢性病」
,控制良好的帶原者其實是不具傳染性,並非「人間殺人凶器」。
就連預防的方式,也有預防性投藥,在歐美已證明有良好的效果。不管是預防性投藥還是
U=U( undetectable = untransmitable, 帶原者測不到病毒等於不具傳染性)就算有科
學上的鐵證,但落實到真實社會仍遇到程度不一的拉扯。
愛滋非猛獸(下)─帶原者幫人口交也被告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80315web006/
(摘錄)
除了PrEP之外 ,根據近年來的科學研究,例如HPTN 052試驗、PARTNER研究、Opposites
Attract研究發現,HIV陽性的人透過定期服用藥物、回診、連續6個月血液測不到HIV病毒
,等同於沒有「傳染性」,進行無套性行為也不會傳染給性伴侶。這就是許多愛滋倡議團
體所提出的 U=U( undetectable = untransmitable, 帶原者測不到病毒等於不具傳染
性)的概念。這樣的倡議也能鼓勵更多的HIV感染者篩檢診斷與接受治療,達到病毒量測
不到的程度。 台灣愛滋學會副祕書長顧文瑋說:「這個概念意味著,感染者不是人間『
凶器』,也是正常人,也可以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