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atking015 (尾大)》之銘言:
: 不是要戰政治的
: 希望理性討論 :
: 很多人說中國人在中共統治以前有比較高的現代素養,而文革把很多禮節都破壞掉了
: 例如習慣不排隊、上廁所沒有門或不關門、隨地吐痰這些比較常為人詬病的部分
: 這些是1949以後才有的現象嗎?
: 民國時代有新生活運動,政府鼓勵民眾培養現代國家公民應有的一些禮節
: 但課本沒有特別提到以上幾點是否為當時政府推行的重點,所以無法推斷出當時民眾
: 是否普遍存有這些習慣,想請教這些現象是否在中共以前就存在的?
廁所沒有門、隨地吐痰這些是長期以來的現象了﹐至今中國、印度依然列隨地
吐痰現象國的第一、第二名。(羅斯孔伯的數據﹐亞洲遠高於歐洲﹐而亞洲國家中﹐
中印又遠高於韓國﹐韓國又遠高於日本。)
至於排隊問題則相反。文革時代的中國是個大無序下的小有序社會﹐
即一切細節都被控制得死死的。這點可以從現在的一些北韓新聞片段中看到。
譬如說前兩天的“金日成逝世20周年紀念﹐北韓民眾向金日成像獻花”﹐
你就會發現那些民眾即使是上台階也絕對是排得方方正正齊步前進﹐
在這類小細節上不會有“無秩序”的情況出現。
文革也是一樣。因為當時的中國物資匱乏﹐所以更加嚴求排隊﹐不排隊屬於哄搶﹐
屬於資產階級意識、小農意識下的自私逐利行為﹐是有可能被抓去關的。
目前我所看到的紀錄﹐是1970年天津賣縫紉機﹐購買者排隊排了36天(白天黑夜家人
輪班接替)。
反而是到改革開放之後﹐對社會的控制力下降﹐而物資在十幾年中依然相對匱乏﹐
所謂商機也是手快有手慢無﹐才迅速變成了以“能搶到就是好”為主流的思想。
那麼文革的改變到底是什麼呢﹖其實﹐雖然文革掛了文化的旗﹐實質上卻依然是一種
政治運動﹐從1965年姚文元的“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到1966年毛澤東的“炮打
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其本質都是在針對政治上的不同派別。
即使到1974年開始“批林(彪)批孔(子)運動”對儒家進行全面打擊﹐
矛頭所指依然是所謂的“現代周公、黨內儒派”的周恩來。
當然﹐各地會有一些無知青少年跟風而起﹐對一些文物古建築、古習俗進行破壞﹐
但那都不是主流。(網路上有流傳一些所謂的文革破壞﹐其中虛假者甚多﹐
有常識的閱讀者看到“將炎帝焚骨揚灰”之類的﹐就大可一笑置之了。)
在很多時候對這些無知青少年的阻止反而是簡單的﹐譬如在古建築的外牆上貼上
寫有“毛主席語錄”內容的紙張或標語﹐就沒人敢破壞下去了。
要論1979年與1949年﹐中國大陸社會文化的最大不同點﹐主要是宗族文化、
宗教文化上的整體顛覆。在1949年的中國﹐多神懼鬼是比較普遍的﹐
而在農村地區﹐犯了事的人常常不是受法律處置而是受宗族家法私懲﹐等等。
這一些才是中共政權所最不爽的﹐也是從清末起﹐許多中國有識之士眼中﹐
中國與歐洲文明所不同的所謂“落後愚昧之處”。
這兩者的改變從清末民初即已有之﹐不過最後用國家權力集大成者﹐就是中共了。
(新文化運動、新生活運動都受限於當時政權控制力有限﹐僅在大中城市有效)
而這個改變從中共執掌政權即已開始(在1949年之前的“解放區農村”早已如此進行)﹐
加之1949中共建政之後的全面教育普及﹐教育是最好的改變思想(或曰洗腦)的手段﹐
這在古今中外都是一樣的。
可以說﹐是因為社會文化的改變﹐從而使得文革這樣的大規模政治運動的發動成為可能﹐
而不是反過來由文革去改變社會文化。如果社會文化本身沒有改變﹐如同明清時期一樣﹐
保留了強大的地方宗族權力以及宗教影響力(不管是懼鬼神還是怕報應)﹐
那麼文革是絕然發動不起來的。以此來說﹐文革是果而不是因。
對於文革﹐大陸之所以今天大多數人都認定是災難(包括中共自己也認為是災難)﹐
是源於其“人鬥人”的政治性質﹐在這種性質下﹐正如諷刺所說的﹕
雞蛋煎是錯﹐煮是錯﹐蒸是錯﹐熏是錯﹐鹵是錯﹐腌是錯﹐怎麼做都錯﹐
不吃不做呢﹖也是錯。這與傳統其實無關。
至於如果說對傳統文化、傳統工藝、傳統習俗的遺棄﹐那從清末一直到文革結束的
百年中所造成的影響﹐還遠遠比不上現代經濟大潮1980-2000年這20年“一切向錢看”
的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