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amsheep (??)》之銘言:
: 遠古=>黃河有很多族 後來黃帝打贏就統一華夏
: (黃河一帶民族都融成了夏族)
: 秦以前=>中原有很多民族 秦始皇統一後剝奪了他們原有的文化
: 通通改用秦朝的文化 到了漢朝更進一步融合
: 之後每一個朝代都在做同樣的事
: 就是強制改掉少數民族的文化
: 要求他們學習漢文化
首先,必須先區分幾個概念:同化、涵化、文明化。如果
單講漢化,很多人會跳出來反對,因為那包含了漢族沙文
主義的霸權心態。但是,如果我們把「美國是民族的大熔
爐」這句話拿過來比較呢?很多人面對美國的態度,馬上
會軟化很多,甚至推崇備至。
觀察漢化的問題,必須跳脫出民族主義的觀點。同化是一
個廣泛的人類現象,他的強度與普及性,遠遠超過涵化與
文明化。黃河、長江、珠江與遼河流域的漢化,和北非、
近東的伊斯蘭化,是類似的同化現象。即使在文明開化而
先進的現代法蘭西,對於外來移民也是採取了同化(法國
化)政策。同化的內涵,未必就是民族的、種族的,也包
括了生活型態、族群自我認同的改變。所以我們可以看到
摩洛哥在西薩哈拉的那種摩洛哥化,對於西薩哈拉土著牧
民的驅逐,也可以看到美國那種吸納、包容異族的「美國
化」。
同化未必就是一種主動政策之下的產物,他更有可能是一
種被動的結果。也就是說,很可能是異族主動地進行文明
化的學習,然後慢慢變成涵化性質的交流,最後變成了同
化的結果。涵化未必會變成同化,涵化更有可能產生一個
新的文化或新的種族,跟原本兩個互動的本、異族都不一
樣的,第三種民族。這就必須去關注文化之間、民族之間
的互動過程,各種各樣的環境條件。
漢化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顯著的現象,以至於我們忘記了還
有其他的同化在中國歷史上的存在感。比如說南北朝時期
的盧水胡,那個地區的地著化讓各民族都很容易變成盧水
胡,而不是變成漢人。盧水胡化也是一個同化的例子,只
是幾乎被忽略掉了。
為什麼金朝女真人會漢化得如此徹底?一般會以為是女真
人的腐敗與享樂有關。有些學者則希望釜底抽薪,改說成
文明化,女真人只有文明化,穿漢人衣服,吃漢人食物,
看漢人戲曲,因為感覺上會讓自己比較體面。但是這種說
法無法解釋金末滅亡的過程。華北的金朝統治地區是被蒙
古人用屠殺手段給清剿掉的,而金朝遷都蔡州很快地滅亡
以後,各地漢人因為金朝的土地、經濟照顧南遷女真人的
政策,發動了對女真人的屠殺。所以女真人到底是漢化還
是文明化都沒有用,金朝滅亡的過程就是遭遇到了大規模
的女真人種族滅絕,則結果當然會看起來「很漢化」,因
為異族元素早就消失殆盡了。
滿州人在清代的漢化,則是另外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們
應該拋開美國人挑起的新清史論戰,那充滿了美國人的某
種企圖心。滿州人的皇帝們逐漸發現到滿州元素的溶化,
因此極力主張滿語、騎射、旗籍是滿州人的特徵。但是滿
州皇帝們也希望滿語版的「四書五經」推廣到旗人之間,
好推廣王化。這種骨子裡講儒教、外衣包裝成滿州人的做
法,就使得滿州人很容易進入同化的階段。
客家人的同化也是很值得注意的現象。畬族與漢族在閩、
贛、粵交界的三角形區域,發生了混合,形成了新的客家
人。這批客家人擴散出去之後,由於遭到周遭漢人族群的
歧視,一度被汙衊為異族,沒有漢族祖先的根。這種被壓
迫的狀況終於在民國時期爆發開來,形成三次「說客風潮」
的運動,從此以後就沒有人敢再質疑客家人不是漢人了。
漢化並不只發生在異族的身上,也會發生在漢族內部的混
血群體身上,遂使得這個問題更加複雜難解。
真正心悅誠服地進行漢化的是北魏鮮卑人皇帝,但是這次
的漢化導致了鮮卑皇帝們的統治基礎流失。留在北方的的
鮮卑人被打壓,政治身分低於洛陽的鮮卑人,這是一般教
科書上的見解。實際上,問題更為糾纏,留在北方的六鎮
居民,有很大一部分是高車人,高車在北魏平城時期的解
散部落政策下,是唯一一個保持舊有部落組織的部族。所
以北魏漢化的失敗,和高車人的部族組織有關。
如果從全世界各地區、各時段的歷史去觀察,很容易發覺
到同化是最主要的進程,涵化、文明化反而不是。羅馬共
和國自從凱薩打進高盧之後,高盧地區就普遍地羅馬化了。
做為比較質樸的羅馬人,他們征服了希臘人之後,雖然很
長一段時間沒有希臘化,而是處在仰慕希臘文化的文明化
階段。但是到了羅馬帝國首都東遷到君士坦丁堡之後,整
個羅馬帝國的東部就開始向希臘化傾斜。此後,只剩下東
半壁江山的羅馬帝國,反倒常被稱為拜占庭帝國,而彰顯
了他的希臘氣質。
如果只願閱讀學術界的大著作,而缺乏獨立思考的空間。
那麼,很容易就會誤會文明化、涵化才是人類社會的主流,
因為同化這個現象早就被汙名化了,很少有學者會喜歡他。
殖民主義、帝國主義、法西斯主義,多少帶有同化政策的
偏好,這使得在這些強迫性的政治干預下而產生的同化過
程,極易被否定。又如沙文主義,我們若把「同化」代換
成漢化(相對於藏人)、俄羅斯化(相對於中亞、高加索、
烏克蘭人)、伊斯蘭化(相對於非伊斯蘭),甚至閩南化
(相對於客家人),這種厭惡沙文主義的感覺就更容易理
解了,使得同化概念在學術界的市場性一直不斷萎縮。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