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選舉志》說:「進士為一途,舉貢等為一途,吏員等為一途,所謂
三途並用也。」進士就是通過科舉最高級,舉貢好像是中鄉試後,當國子監生就
直接當官。吏員是指胥吏、典史之類的行政人才通過考核後當官。
可是我看其他筆記,三途又有各種講法,最常見的是把薦舉加進去,《明史
》的三個刪掉其中一個,例如徐學聚《國朝會典》「科舉、歲貢、薦舉」。顧炎
武「薦舉、進士和監生、吏員」。其中顧炎武就是把進士、舉貢放在同一類。
所以我原本是覺得《明史》記錯了,可是選舉志另一段則說:「科舉必由學
校,而學校起家,可不由科舉。學校有二:曰國學,曰府、州、縣學。府、州、
縣學諸生入國學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在這一段話裡,他就明確的
說國子監得官的不屬於科舉,所以「學校起家可不由科舉。」
搞得我好亂啊,一個「三途並進」,有各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