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課本上沒教的歷史(7)松山微空襲

作者: kau76901 (KAU)   2016-03-01 19:00:08
課本上沒有教你的歷史(7)松山微空襲與台北大空襲
最近因為某新科立委質詢了關於關於1938年2月23日這天發生了蘇聯與中華民國聯手轟炸
了松山機場的松山大空襲,而使得松山大空襲、台北大空襲這一類的名詞被民眾廣為所知
,朗朗上口。趁著這個機會,本著於軍宅之心,正是要浮出水面好好來談談這些戰爭史的
大好天時。
首先是關於松山大空襲的這一說法我也是第一次聽到而如墜無里霧中,直到瞭解他說的其
實是蘇聯志願隊空襲松山機場之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也可以算做大空襲啊!而不由得
感到一種敬佩的心情油然而生。
蘇聯與國民黨一向有著相當親蜜的關係,不管是黃埔軍校的建軍,廢除中俄不平等條約,
還是後來的連俄容共政策等,直到國共內戰爆發以前基本上可以說KMT在第三國際裡算是
還蠻老資格的成員,輩份甚至還比中國共產黨要靠前面。畢竟,蘇聯有孫逸仙學校卻沒有
毛澤東學校,由此可見一番嘛。也許台灣人大多並不知道,國軍體系直到現代都仍然保持
著蘇聯軍風影響下的痕跡…比如說我們有輔導長跟政戰官之類的政治作戰體系,這也是受
到蘇聯於軍中安插政治委員的影響所致。
而日本與蘇聯的前身───沙皇俄國的關係本來就已經因為日俄戰爭的前緣而有怨在先,
再加上蘇聯扶植的蒙古國、與日本扶植的滿州國在北方老有擦槍走火,日蘇兩軍也經常爆
發邊境衝突,所以蘇聯軍援國民黨來對抗日本就成為了理所當然之舉了。
不過要說這個松山大空襲嘛…先說清楚,我一向主張歷史事件不能用規模來決定他的性質
。比方說南京大屠殺不論死了三十萬還是三萬,就跟英美轟炸德勒斯登是死了十萬或一萬
一樣,仍不改變其在人類歷史上應作為教訓被永遠記憶的性質。
不過1938年2月23日這天蘇聯志願隊從武漢起飛,轟炸松山的SB轟炸機隊一共也就只有28
架…從投彈了280發來看,應該是使用100kgx10的酬載吧,也就是總投彈噸數為28噸整。
可能是不論架數、投彈噸位甚至都不如1937年4月26日在西班牙格爾尼卡發生的轟炸(66
架、40噸),可能也是台灣這邊也沒有一個像畢卡索一樣的世界級大藝術家對此大肆宣傳
,甚至是連苦主這邊的日本政府似乎也沒把他當一回事看,所以這次轟炸並沒有登上我們
的歷史課本。
最好的佐證莫過於有圖有真相,我們來看一下1938年3月9日的日本政府文宣品【周報】的
內容吧。
http://i.imgur.com/bivBYQs.png
http://i.imgur.com/qCbc1T0.png
####
海空軍的戰果輝煌
海軍省海軍軍事普及部
在我海軍航空部隊適切果敢的攻擊下,敵空軍的大多數已遭擊破,現在支那已淪落到只能
依賴蘇聯這個第三國的援助,拼命趕著重建他的空軍。如今支那空軍的飛機、飛行員不過
都只是七拼八湊的外國雜牌。但是於今年二月二十三日,他們竟利用這些虛張聲勢、貪圖
功利的雇傭兵飛行員妄圖嘗試空襲台灣,卻只不過是從根本看不到地面的高處隨便扔下炸
彈就逃走了。我們的損失正如眾所周知,除了傷及些許良民之外不值一提,但這些人卻宣
稱「擊毀四十架日本飛機、爆破了燃料庫而火災沖天」,好像提著鬼的頭一樣得意地吹噓
宣傳。此刻正是我們應該要對狂徒揮下鐵鎚,讓我們空中的精銳一發現敵機所在就加以猛
擊取得空前戰果的時刻。
####
仔細一看的話還能看到2月23日與之後連續幾天,日本海軍航空隊也在猛烈地對華南、華
中地區的各鐵路與飛機場進行轟炸攻擊的報導。妙的是,這篇週報同期也在刊登台灣特集
,由台灣總督府宣傳皇民化運動的成果,並要台灣人與在台日本人一齊加強全民國防意識
、準備對抗所有可能的威脅。
考慮到這些海軍飛機也都是從松山、新竹、台南的機場起飛的,從機場還能正常運作來判
斷,看起來我們應該可以相信這則大本營發表,相信海軍所謂的並沒有造成什麼些許良民
以外的損失吧…?既然日本都覺得無傷大雅了,我們還鬧著要把這一天訂為記念日豈不是
很顯得揭人瘡疤…呃不,不識風趣呢。
既然我們瞭解到松山大空襲這個名詞可能有些不名正言順,但要叫回松山空襲,那似乎又
顯得太缺乏氣勢也不容易被人記住,那我就想說,也許我們應當把1938年2月23日這天的
事件命名為「松山微空襲」,並立法訂為國定假日,這樣一來365天每天都能找到適合的
軍事梗放假紀念,身為軍宅的我也是會高呼三聲萬歲的。
台灣歷史上真正夠格稱之為大空襲的,同時也是台灣史上遭遇到的最大單日空襲,則是
1945年5月31日由美國陸軍航空隊第五航空軍對台北發動的台北大空襲。
不過,台北大空襲───這名詞當然是以台灣的尺度來考慮的說法。台北算大空襲的話,
那德勒斯登就是巨無霸空襲,東京相較之下就是超弩級空襲,而柏林吃的噸數大概可以稱
其為空襲滿漢全席…以下我們就要從數據圖表的部份,力求生動且有圖有真相的,瞭解這
些課本上沒教你的歷史吧!
以下資料出自美國戰略轟炸調查團(USSBS)的戰後戰果評估報告,美國國會圖書館線上
資料庫藏。
http://i.imgur.com/AvFeYJQ.jpg
http://i.imgur.com/lYnQh3t.jpg
北台灣地區航空用圖
http://i.imgur.com/I7JE7rh.jpg
台北航空氣象調查報告
http://i.imgur.com/dzSGzuD.jpg
美軍選定的北台灣空襲目標(節錄,有很多頁)
http://i.imgur.com/H4Ni8Ll.jpg
太平洋戰區
第五航空軍
報告書第一號1/2
依目標字母順序與轟炸日期順序排列
美國戰略轟炸調查團統計處
首先這份報告書厚三百多頁還有上下兩冊,所以我不會也沒時間全部貼上來,因此就只截
取跟台北有關的部份,附上簡單的翻譯跟解說。我們先來搞懂這份表格的閱讀方法吧!
http://i.imgur.com/2p7eptF.jpg
由左至右,TAI-HOKU是台北漢字的日文發音,這表示轟炸機的執行任務區域,而
後接的則是該區域內的任務目標分類。我們雖然習於年、月、日的時間寫法,但美國人則
是習慣將日期寫為日、月、年。
31.5.45這個日期表示的也就是1945年五月三十一日的意思。
日期後方第一個數字如400則是指執行任務的轟炸機中隊番號,後頭S分隔開的B24是指該
中隊配備的機種,也就是B24解放者重型轟炸機。
接著型號後方的1,1代表該批轟炸機執行任務的種類(轟炸任務)與投彈目標順位(第一
目標),這意思是說轟炸機如果迷航或著目標上空多雲找不到,就可能因此選擇備選的第
二、第三順位目標乃至於乾脆放棄投彈,或隨機找個地上目標攻擊的意思。
接在這之後的6表示參與轟炸的投彈有效機數,也就是一共有六架轟炸機進行了此一類型
的投彈。其後的160為投彈高度,單位為百英呎,即投彈高度16000英呎高。
在這之後列出的9/14代表使用第三類九號的炸彈14噸空襲了目標。至於這些炸彈的種類是
什麼,這本報告書的附表也都有列出識別碼代號加以解釋,不過我都附在圖上了,所以你
也可以不在乎我囉嗦什麼的繼續往下看。
http://i.imgur.com/GMAA0vq.jpg
http://i.imgur.com/OdpvVXY.jpg
http://i.imgur.com/zkxwxMw.jpg
附表例:高爆彈識別番號表
美軍一共將炸彈分類為甲類的通用/高爆,乙類的燒夷,丙類的破片子母三種彈藥,每一
種炸彈有各自對應的號碼。在此僅列出甲類炸彈表,反正我已經把所有圖表上你可能看不
懂的地方翻譯成對應的中文了,我相信應該大家都看得懂?有趣的是,美軍也將原子彈列
入甲類彈的歸類中…
以上三張圖表可以瞭解到,第五航空軍於1945年5月31日這天,共出動B24轟炸機計103架
,出動對台北與其周邊地區投下了357噸的炸彈。
有些人可能會說,啊哈,抓到了!維基百科上寫的台北大空襲不是有117架轟炸機投下
3800發炸彈嗎?不過我可以很確信地告訴你維基百科是亂寫的,轟炸機的架數也許可能混
了別的航空軍的、或著未計算非武裝的偵照機而有所出入,但依照美軍這邊的掛載報告與
投彈噸位計算,我們其實是可以用炸彈的種類跟噸位逆推回他的搭載發數的。
540磅(M82九十磅炸彈六連集束)=250kg
總投彈噸數40噸
=960發90磅破片對人炸彈
1000磅GP44高爆炸彈=450kg
總投彈噸數317噸
=704發1000磅高爆通用炸彈
960+704計1664發
…怎麼算都連3800的一半都不到。
也許最後那少掉的14架可能是關鍵?如果用流言終結者的方法,把不可能也變成可能的話
,如果那幾架B-24搭載的不是傳統炸彈而是128發連裝的5磅集束燒夷彈IM7或許就有可能
補足那少掉的2000多枚炸彈…不過實際上這也是不可能的。因為美國將軍李梅於此前不久
的1945年5月25日下令對東京發動第二次大轟炸,出動470架B-29轟炸機,投下了近2000噸
的子母燃燒彈,為此整個太平洋上所有美軍的燒夷彈庫存均被抽調一空,非B-29部隊是不
可能獲撥新的燒夷彈補給的。
儘管最合理的解釋應該還是維基本開的編者亂寫,而其他語言的使用者不曉得他亂寫,就
跟著傻呼呼地翻譯過去了。選我正解!
好吧,言歸正傳,台北大空襲做為台灣歷史上遭到的最大規模轟炸是無庸置疑的,課本上
也沒提到,國民黨政府這一點實在很可惡。更加可惡的是,吃了七千噸炸彈的德勒斯登、
三萬八千噸的埃森、四萬五千噸的科隆、六萬七千噸的柏林這些宇宙大爆炸級的大大大空
襲也壓根兒沒在課本上提到。雖然吃了一萬兩千噸相較起來沒那麼厲害但全是燒夷彈被燒
死了比原子彈還多的人口的東京大轟炸也沒提到。
如果我們立法把100架轟炸機以上、死者超過三千人、投彈超過三百噸的轟炸訂為應當立
法紀念的標準,那整場二戰起碼有1000座以上的城市可以紀念,夠我們每天都放兩次節以
上,這必須是我們的政府努力推動的方向,也是轉型正義的當務之急。
最後順帶一提的是,以使用100架轟炸機投彈三百多噸來說,1945年五月三十一日的台北
大空襲居然出現了三千餘人的傷亡,這是非常驚人地高的比例。舉例來說好了,方才所舉
的德國城市德勒斯登遭到了英美盟軍用千餘架轟炸機,投下7000噸炸彈,也就是相當於20
倍於台北大空襲的炸彈量在3天內的彈洗,產生的傷亡卻也僅有25000人前後。換言之,每
噸炸彈導致的台灣人傷亡數,是德國人的三倍以上。
這一點也在美國的戰略轟炸調查報告中被提出:東京大轟炸中一夜間日本便出現了18萬人
的傷亡,這甚至是高過了原子彈掉在廣島的死傷數,同樣的彈藥量若是用在歐洲,據評估
應該可能只會造成德國市民5000人程度的傷亡。
美國參謀們的評論是認為,日本缺乏民間防空的意識與組織,消防團、民防團等民兵組織
直至1944年才開始在日本本土建立起來,已屬亡羊補牢為時過晚,台灣這方面的準備也應
該只會比日本本土更晚。這點與擁有強固的納粹黨地方組織、青年團體系的德國截然不同
。由於戰爭末期欠缺能興建混凝土抗炸地下掩體的資材,而軍方又不願意及早疏散市民到
鄉間導致工業生產瓦解,即使美軍有在轟炸任務前投下傳單預告轟炸的時間、範圍(台灣
漫畫家劉興欽便在兒時揀拾過這種轟炸預告的美軍傳單,使用中日雙語且附有漫畫好讓文
盲也理解),但是早已喪失空優的日本政府並不及早進行居民的疏散,甚至就連有效的防
空手段也不採取,僅滿足於鏟平房舍建構出的簡易防火巷做為都市防空的唯一手段───
但這狹窄的防火巷與密集的日式木造房舍市街相較起來簡直微不足道,不同於石造房舍或
鋼筋混凝土的歐美,它們往往會在火災旋風中被輕易吞沒,到最後防火巷唯一的用途是成
為市民們逃離轟炸的緊急避難通路,或在恐慌中成為成千上萬被推擠而死的民眾之附加傷
害屠場。
看看現代台北的街景,到處都是雜亂無章的招牌、狹窄的騎樓與街巷、停放得到處都是且
加滿了燃料的摩托車。再回想一下美軍報告書中的評論,稍微揣摩想像一下如果現在的台
灣也遭到了這樣的空襲,我們有沒有可能避免當年發生在台北的慘劇?我想這就是這場台
北大空襲在現代所應該帶給我們的最重要教訓:如何避免悲劇重演。
當然,把台北大空襲訂立為記念日放假這點我是舉雙手雙腳贊成的,但我認為歷史事件的
重要性不僅不應該由它的規模決定,同樣的也不應為民族主義或國族主義的史觀來決定。
只因為炸彈掉在了台灣就去記念這場空襲,不去記念發生在日本、德國、義大利、中國、
英國、法國、俄羅斯的同樣悲慘遭遇,這與其說是鄉土情懷,倒不如說是19世紀大塞爾維
亞那種調性的民族沙文主義。
不只是空襲,甚至是把二次大戰每一場戰役,人類史上的每一場衝突,通通都加進我們的
歷史課本也是遠遠不夠的。說真的,你會因為吃米飯就飽足了,而選擇不去吃牛排或三明
治嗎?就算把課本加厚到跟字典一樣的程度,它們仍然無法滿足我們無窮的求知欲。
這就像你還在期待看懶人包瞭解食安問題或台灣選制的問題嗎?會期待懶人包的你就代表
你其實一點也不關心這個問題,你只是想湊熱鬧,你本質上根本就懶得思考問題的核心,
只是想拿它來作飯後耍嘴皮子證明自己很聰明的話匣子素材。真正關心問題、瞭解問題、
研究問題的人,應該是成為寫懶人包的人而不是伸手要懶人包的人。
好啦,時間也晚了,我簡短地為這篇松山微空襲、台北大空襲的懶人包性質文章作個結論
吧。
Si vis pacem, para bellum.
若欲和平,必先備戰。
───古羅馬俗語
作者: Tomwalker (黃小羊)   2016-03-01 19:44:00
OP
作者: a7v333 (蠢與窮)   2016-03-01 21:16:00
沒OP,原本是發在戰史版上次那篇轉發,好像也沒得到原作者的同意就轉了然後就看到轉文者、跟一樓在吵架
作者: rogergon ( Aquila)   2016-03-02 10:25:00
數據會說話。而且是很多人說不出的真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