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crevecoeur (J. Crevecoeur)》之銘言:
: 滿清的覆亡雖然可能與革命黨無直接相關,閱讀與清末有關的小說,歷史著作與人物傳記
: ,可以看到各地幾乎都存在些許革命黨。然而不知道是受孫文被尊為國父的影響與否,支
: 持革命的本土人物似乎多廣東省出身,華僑更不待言。請問這是錯覺嗎?還是清末革命真
: 的是以廣東一省風氣特盛?原因有哪些?我稍微想了一下當參考。
: 1. 受太平天國影響,孫文似乎也曾經證言過他的革命思想是受太平軍老兵啟發。
與其說是受太平天國影響,不如說是當地粵、客族群衝突嚴重,
才是造就民風驃悍的因素,並間接影響太平天國的出現。
: 2. 嶺南地帶,天高皇帝遠,中央自己核心都顧不到,管不到地方。
可能是原因之一,但中央統治力量的減弱會引發的是多半稱為民變,
和「革命」還有點差距。
: 3. 僑鄉多,再加上不受清帝國統治的香港(但僑鄉若是主因,為什麼不是福建?)
僑民仍然是一盤散沙,需要有個具號召力的角色或團體將他們組織起來,
革命黨、保皇黨都是其中佼佼者,而孫中山、梁啟超正好都是廣東人。
: 4. 曾經有國際大港 ㄈ(但革命的定律應該是越有錢越不想革命,而清末最大港是上海吧
: ?)
大型商埠的特色就是人多,周邊農村的勞動人口會被吸引過來,
又為了各種因素就集結成幫派會黨,這些人才是革命黨最早的實力基礎,
僑民、留學生、新軍這些都是到後期的幾次革命才逐漸增加,
各省的革命黨人大致也可以分成會黨、新舊軍、留學生、傳統仕紳、僑民這幾類。
會黨 → 人數多,但紀律很差
軍人 → 擁有武力基礎,最有價值的目標
學生 → 有熱情和組織能力,實戰能力通常很糟
仕紳 → 多半支持立憲派
僑民 → 出錢
比如北方內陸省分,陝西、河南等等的會黨比例就很高,
可以找一下辛亥革命時這兩省的情況。
: 如果標題的假設是成立的,原因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