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請教明朝的建築技術

作者: calebjael (calebjael)   2018-02-05 01:26:37
※ 引述《DLowe (真理部網管員)》之銘言:
: 中國用青磚
: 只有閩粵用西方來的紅磚
: 根據去年去世的周有光考查
: 燒青磚最早的目的是取代木頭建佛塔
: 而佛塔的建築技術
: 來自印度透過西域傳入遼再傳入北宋
: 中國的佛塔以山西省第一多,其次是週邊各省
: 山西還有純木頭的應縣木塔,後來用磚取代木頭
: 磚的使用在遼/北宋還不普遍
: 北宋開封一次大火就燒掉半座城
: 磚真正大放異彩深入民間就在明朝
: 初期或許只有長城能用上
: 明朝之前的長城是用夯土造的
: 甚至進入明朝之後比較窮的西部還是續用夯土
: 北京有個英國人是終生長城迷兼研究者
: 他考證北京附近長城下有固定模板燒青磚
: 每段長城徵召集體南方人同鄉一起勞動
: 再用同鄉人力或獸力拉上去
: 這種建築方法可想像需要極度中央集權
: 不是後代想玩就玩得起來的。
: 正德年間南方走私經濟開始富庶
: 萬曆年間富到流油,磚不再是奢侈品
: 開始成為民宅的材料
: 到中國就會發現,萬曆年間完成的建築最多
: 青磚後來不是失傳,而是民間不再像萬曆年間那麼富了
: 清朝最賺的山西商人,還是用青磚在清朝蓋了
: 喬家大院,王家大院等等。
: 中國一直有人爭議更早就有磚
: 喊到戰國,秦朝甚至更早
: 我相信有
: 問題是這種磚只是祖墓裡的裝飾品
: 如果無法像遼/北宋那樣量產的話
: 發明又有何意義呢?
更早有磚並無爭議。
秦磚漢瓦這個詞不是現代才出現的。
然後現在陝西博物館也有收藏 龍紋空心磚﹐可google一下就能看到圖片了。
龍紋空心磚單塊長度一公尺。
那是 秦 咸陽宮 一號宮殿遺址 的出土物。
一般來說﹐秦到西漢前期的磚﹐是以 舖地磚、地基磚、階磚、踏腳磚為主。
不要忘記﹐兵馬俑的底座﹐實質上就是一體燒制的磚﹐
兵馬俑可不是直接兩隻腳插在地上的。
現代的分析一般是認為﹐中國建築自古代就推崇 廣闊開間。
磚雖然抗壓性很強﹐但是韌度不夠﹐抗彎性不如木。
因此建築的上層﹐屋頂屋檐﹐如果是小跨度還可以用磚﹐如果是大跨度必定用木。
所以古代建築是磚為基﹐木為頂﹐混合牆也是下磚上木。
那麼自然就以木為尊﹐以磚為賤了(腳踩之物)。
早期(秦-西漢初)的畫像磚﹐也多是裝飾牆體﹐到了西漢中期才大規模向墓地轉移﹐
到了東漢畫像磚大流行時代﹐畫像磚幾乎就都是墓道用途﹐也是我們今天所知的主要。
至於說佛塔技術﹐那也不是西域傳入遼傳入宋。
首先﹐印度佛塔是 覆砵式﹐跟今天西藏的佛塔比較近似。
覆砵式是為了供奉﹐不是為了登臨﹐所以大多數都是一個大塔肚﹐所謂幾層幾層﹐
是外表裝飾的級﹐而非實際的層。
佛塔進入中國之初﹐建造的木塔也是不可登高望遠的。
此時的塔形式上是中間一根大柱﹐作為全塔的支撐與穩固。
所以塔並不高﹐因為不一定有那麼長的大木。
南北朝時代出現的高塔﹐用的是土台加木﹐本來魏晉南北朝時代就流行建高台。
即﹐先用夯土為台﹐然後台上再立木為中柱﹐然後外表包木﹐把柱、台全部包起來﹐
使得在外面看不到塔裡面的夯土台﹐視覺上看似整個都是木塔。
(北魏洛陽永寧寺塔即此﹐其高度推測為現存應縣木塔的一倍)
但並沒有流行多久﹐就全部中國化為樓閣式塔了﹐即中空﹐分層可上﹐四面來風。
(如現存最早的北魏嵩獄寺塔)
然後說到這裡﹐順便就會發現﹐之前秦漢還有的以磚為基很少見了﹐夯土流行。
確實﹐西漢中期之後﹐由於磚更多的應用於墳墓﹐在住宅中幾乎消失不見。
建築從 土磚木併用﹐向土木過渡﹐大量使用夯土﹐即使是普通民宅也多用夯土。
這種風氣是到了南北朝時代才開始改變。
魏晉後期﹐大量漢人南遷﹐漢文化也進入南方。
一般認為﹐由於南方多雨潮濕﹐夯土建築不適用於南方﹐
一來易泡水中而崩﹐二來地濕凝水。
所以南朝開始向 全木制 過渡。即連地板也用木板﹐與地面隔開。
北魏後期孝文帝改制﹐號稱全面漢化﹐南風北漸﹐
所以在某些方面﹐孝文帝被譏諷為﹐非漢化﹐實南化﹐離漢-曹魏風格而就東吳。
不過這種 追求全木 風氣確實在北方也流行起來﹐並形成了隋唐時代的主流﹐
也因此而東渡影響日本至今。
至於說後來再次磚流行﹐當然與社會的分工﹐技術的進步﹐產量的增加有關﹐
(特別是用石灰漿填縫以及黏連磚塊)
不過就建築上來說﹐並不是新來的影響﹐而是一種復古。
即 改進型秦磚漢瓦﹐不過這次反過來﹐變 宋瓦明磚。
當然﹐更具體更詳細的分析﹐就不是本文所能涉及的了。
簡單來說﹐戰國到西漢初、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明清﹐
大約每三百到五百年﹐風氣就會有一次大的變動。
很多東西並不是突然出現﹐而更可能是風氣上的復古、復現、復興。
不能僅僅隨意比較兩個年代﹐然後得出 唐無宋有﹐就認為一定是外來文化影響。
講真﹐還沒到宋代﹐印度的佛教已經沒落讓位於印度教﹐
中亞的佛教也沒落讓位於伊斯蘭教﹐這個時候還能有印度佛教來影響﹖
我是很存疑的﹐除非論者能夠提供足夠的關聯証據(間接証據亦可)來証明。
同樣﹐也不能說有秦磚﹐然後到了魏晉多用夯土﹐就說是落後。
風氣改變就是這樣﹐有時流行有時不流行了而已。
清中期之後﹐有錢直接蓋水泥(包括古代砂漿)、石屋、鋼筋水泥了﹐
並不是說不用磚就是落後沒落﹐或者說制磚技術失傳(這種說法真奇怪)
附帶說一下﹐現代的中國最早的磚的爭議點主要有二﹐
一是非燒結磚是否中國自己產生。
世界最早的非燒結磚誕生於將近一萬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此點沒有爭議。
後來埃及也有泥磚。中國古代也有這類非燒結磚﹐是自身獨立誕生﹐
還是從中東傳來﹐如果是傳來﹐是以何路徑而來﹐存在爭議。
二是中國所發現的那些最早的古代燒制陶塊﹐是否能算為磚﹐
比如5500年前的安徽凌家灘遺址的 燒結紅陶塊、
5000年前的浙江良渚遺址的 燒結土胚磚、
4100年前的山西陶寺遺址的 燒結青陶板...
這些當然不能跟明確的燒制溫度在一千度以上的秦代青灰磚比﹐
是否能算是中國最早的磚呢﹐然後又哪種能算哪種不能算呢﹐那就不好說了。
作者: moslaa (萬變蛾)   2018-02-05 07:53:00
作者: nerevian (I GET YOU)   2018-02-05 08:05:00
作為建材的便為磚 目前確定的最早燒結磚是周公廟遺址的鋪地磚吧 西周初年原始佛塔不出墳冢樣式 與漢傳的覆缽塔密檐塔樓閣塔都相距甚遠 與今南傳藏傳佛塔也差異明顯 佛塔和廟一樣 建筑樣式都在地化明顯在閩粵哪來著忘了 好像閩南 發掘出宋代的紅磚建材這種東西是就地取材 南方紅土 做的磚也紅查了一下 是泉州 再者原來閩南紅磚來源有舶來本土兩說
作者: stoneruler (光芒魚)   2018-02-05 09:58:00
中國沒發展拱門技術取代木材嗎?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18-02-05 11:04:00
101大樓外面那一疊一疊方碗形狀就提供減壓,101減壓當然不是靠這構型,不過他模仿的古磚塔是利用這構型減壓
作者: fayever (yesman)   2018-02-05 11:51:00
從磚到夯土到全木再到磚砌,除了風潮以外,跟生產能力與需求也有關吧?製磚需要耗費大量能源燒製,遠不如夯土來得方便快速。全木製建築很快就把木材耗完了,尤其宋代大興土木,把森林大木幾乎砍光,後面的朝代要用全木製也沒料可用,轉用磚也是很合理的。
作者: tony121010 (我是來亂的)   2018-02-05 16:26:00
中國的拱跟西方的拱不一樣,可以看田中淡的研究大量用磚材取代木頭的作法,目前的確明朝留下的多有興趣請查查看無梁殿印度的STUPA怎麼演變到中國式的塔樓,那是另外一個大題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