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goo.gl/yhJo9S
中國東北工程缺乏學術基礎
李先敏 朝鮮日報記者
資深韓國古代史學者、高麗大學名譽教授金貞培(78歲)一直站在探究韓國北方史和應對
中國東北工程的最前線。上世紀90年代,金貞培曾主導了沿海州渤海遺蹟的發掘;進入21
世紀以後,中國開展將高句麗史納入中國歷史的東北工程後,身為高句麗研究財團理事長
的他一直致力於揭示東北工程虛構性的活動。
金貞培在近日出版的《韓國和中國的北方史認識》生動地回顧了這段經歷,並對北方史之
於韓國歷史的意義,朝鮮、中國、俄羅斯等相關國家的理論,韓國的應對方向進行了梳理
。
https://i.imgur.com/PMIJyA8.jpg
▲ 金貞培表示:「應對中國東北工程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培養更多的後續研究人員
。」
上世紀80年代初,金貞培作為訪問教授赴美國哈佛大學任教時,得知中國學者們將渤海稱
為靺鞨族歷史、唐朝地方政權。這與中國正史並未將渤海視為本國歷史,僅在《北狄列傳
》中加以記錄而非《本紀》的事實相違背,缺乏說服力。但在1993-1994年間,參與渤海
遺蹟發掘的俄羅斯學者,受到中國學界的影響,也將渤海視為靺鞨族國家。當渤海出土的
文物表現出與高句麗、統一新羅文物的統一性後,他們才逐漸改變認識。金貞培表示:「
沿海州挖掘使韓國學者們得以直接接觸渤海遺蹟,獲得了渤海歷史研究的發言權,可謂是
成果斐然。」
上世紀40年代,《東北通史》首次將高句麗史納入了中國歷史。然而「高句麗是中國東北
的少數民族政權」這一主張在中國也是缺乏影響力的少數論。引領中國學界的學者認為「
高句麗是韓國歷史」,毛澤東和周恩來也持相同的立場。然而,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主張
「廣開土大王碑是韓國歷史」的中國學者開始主張「中國高句麗史」。金貞培解釋稱:「
這是中國為實現少數民族政治團結提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論』,使得歷史地理學家譚其
驤『在清朝領土上進行的歷史活動是中國歷史』的疆域理論成為標準導致的結果。」
金貞培強調稱,東北工程幾乎沒有學術基礎可言。不僅是韓國歷史書籍,連中國正史也將
高句麗和新羅、百濟一起記載為「海東三國」、「三國」。他表示:「在與中國學界進行
持續交流的同時,絕不能在高句麗、渤海史上做出政治妥協,必須堅守學術立場。」
此外,東北工程還對韓國的古代史認識體系產生了影響。隨著高句麗和渤海引發學界關注
,學界中部分將統一新羅和渤海一視同仁的「南北國時代論」大行其道。標榜「繼承高句
麗」的朝鮮否定新羅的三國統一,並提出了「後期新羅論」。對此,金貞培表示:「人們
開始關注渤海史固然是好,但如果否定三國統一,存在將高句麗史拱手讓給中國的危險。
」最重要的是這類主張與韓國「一統三韓」、「三韓為一家」的傳統歷史認識背道而馳。
金貞培表示:「蘊含三國統一的歷史意義,拓展韓國古代史外延的『統一新羅和渤海』的
歷史體系是最合理的。」
輸入 : 2018-03-26 11:21 | 更新 : 2018-03-26 12:04
韓文原文:
http://news.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18/03/26/2018032600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