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uopohung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
2018-07-11 00:41:141.前文提過西方是多核心競爭的型態
你舉了十八世紀十九世紀英國,
我就用這個當例子
就算他是當時國力最強大,發展出歸納法,
以及歸納的實驗方式
但在歐洲也同時發展出演譯法
就算當時法國和荷蘭國力稍弱於英國
但也不代表歷史上只憑英國一國之力可以完善科學方法論以及科學理論
一定也是互相吸收和互相突破的
就算現在也是可以舉例
社會科學基本上看的是英美德法這四個國家,這四個國家擅長各自不同
就算美國社會科學在怎麼科學化在怎麼強勢
法國德國英國依然有不同的東西
並且對整個社會科學界做很多貢獻
2.科學不是唯一的理論來源,而且科學有所限制
我就順著你舉的實驗的例子
卡爾。波普爾曾經提出過三種東西是偽科學,這三個東西不能被驗證
分別是社會進化論,精神分析,共產主義
而如今的發展是;
2.1.社會進化論整個被淘汰棄之不用
2.2.精神分析雖然被科學的心理學學門排斥,
但是卻被大量應用在心理諮商,
因為科學無法處理主觀的問題,意義的問題,以及情緒的問題
剛好情緒的問題是心理諮商首要的處理對象
2.3.共產主義在現今主流的左派已經不從歷史發展階段論入手
也不強調科學性,而是強調人的能動性
受資本主義宰制後人的能動性,反抗性以及創造力那裏著手
甚至是馬克思主義也被拿來分析社會文化的工具
而不只是教條式的以科學化的方式理解
甚至真要說社會學的研究法也有兩條大脈絡;質性以及量化
量化就是孔德到涂爾幹的傳統
也是你提到的,完全以科學化的研究為主
質性就是狄爾泰到韋伯的研究方式
狄爾泰認為"人"是不能完全以科學來研究的,後來發展出詮釋學這東西
質性一般用在哪裡?
意義的理解,探索式的研究
這就好比說某原住民部落的狩獵文化,他們的傳統文化如何舉行的研究
這是要怎麼做問卷(調查法)? 這是要怎麼弄出實驗組對照組(實驗設計和準實驗設計)?
這就很奇怪啊,這就不可能嘛......
這裡就順便回應一下你朋友的"實驗說"的部分
其實這裡可以回到知識論和方法論的部分來比較中西文化差異
這部分來談的話就比較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