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為什麼所有文明都會進入父系社會?

作者: AnimalFarm (動物農莊)   2018-10-17 12:21:22
先聲明一下,
考古證據至今無法肯定人類曾經出現過大規模母系社會,
但是文字歷史可以看出端倪。
例如中國上古姓氏幾乎都有女字旁,
以及商周秦的先祖都是吞了鳥蛋或踩到巨人腳印而懷孕的女性。
所以,無法說人類歷史確實有「母系過度到父系」這樣一個宏偉的時間進程。
但是,個別的母系社會仍是有可能存在的。
北美的易洛魁部落和霍皮族、
中國雲南摩梭人、臺灣阿美人的母系特徵,
都因為地理隔絕而遺留到現代。
農業文明興起前後的歐亞大陸各地交通更加不易,
當時的人類群體規模也很小,舉目所見的一家人才是自己人。
在隔壁山坡遊獵的另外一群人可能擁有與我完全不同的生活習慣和家族結構,
因此,母系社會常見於各個獨立單元之間是可以想像的。
然而,母系社會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能形成「強連結」的人數少。
大家都知道,
「母子關係」是刻在哺乳動物基因裡最自然的強連結,
這是根本天性。
至於「父子關係」呢?父子關係這個強連結要成立就多了一個前提:
我總得先知道他是我的孩子。
為了確保這個前提,
像是獅子、猩猩這種群居動物,
甚至都必須演化出雄性殺嬰(獵殺有可能來自其他雄性的幼崽)這種殘酷手段,
來確保60%-70%子女是自己親生的機率(如果不殺嬰,機率會降到30%-40%)。
我們人類的優勢在於,
人類可以建立「家庭制度」來達到同樣的機率,
以確保男性在養育過程付出貢獻。
這個家庭要以父系還是母系來傳承?都是可能的選項。
但是兩個選項的天花板規模並不一樣。
因為男女在社會生理上有兩個重要特徵:
一、男性天生無法確認子女血緣。
二、女性一生生育胎數有限。
所以,如果是母系社會,家庭結構會是:
掌權的女性 + 少數子女 + 鬆散的男性個體
(因為一妻多夫,男人不可能知道哪個子女是自己的小孩,缺乏貢獻的誘因)
——兩代家庭人數很難超過10人。
反之,如果是父系社會,家庭結構則是:
掌權的男性 + 多數子女(很多母親所生) + 穩定的女性個體
(因為個別母親對自己的子女有貢獻誘因)
——兩代家庭人數超過50人都不是問題,
因為懷孕時間由眾多妻妾分擔。
父系社會有助於團結較大的家族,而在農業社會,人數就是力量。
在狩獵採集時代,單位面積能養活的人口很少,
好幾個山頭可能才足以供應一家人的資源。
經常有遷徙的需要,
但是缺乏搬運工具(尚未馴化動物),
再加上食物特性不易儲存(容易儲存的穀物,要到農業時代才成為主角)。
這些都限制了構成一個群體的人數。
因此,母系社會在狩獵採集時代是成立的。
反正群體的規模小,父系、母系都可以。
但是,進入到農業時代之後,
穀物易於風乾儲存,
而且可以透過畜力運輸,
人類社會出現了一個新的概念,叫做「財富」。
財富這種東西,可以累積、可以流動,賜予人類超額生產的動力,
因為這些多出來的部分是有用處的。
它讓一部分人從生產任務中解放出來,成為專業工匠、專業士兵、專業官僚。
換句話說,它創造了國家的雛型。
既然國家的下層建築已經具備,
那麼各群體之間,看誰能把上層建築搭建得更好,團結更多的財富與人力,
就能夠形成更強大的國家。
——農業的誕生改變了生產條件,父系社會的優勢就展現了。
——因為,相較於母系結構,
父系結構輕易就可以形成5倍以上人數的「強連結」。
雖然父系社會並沒有比母系社會更貼近人性,
人類在農業時代的營養狀態也明顯不如狩獵採集時代,
然而,套用〈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賈雷德‧戴蒙德另一本書〈第三種猩猩〉
裡面的名言:「十個饑餓的農夫,勝過一個健康的獵人。」
所以父系社會普遍成為後來的贏家。
作者: CGT (Peter)   2018-10-17 21:09:00
推家庭結構觀點。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18-10-18 23:43:00
蒙古與其相近的遊牧部族,雖然也是男性主導,但對於人口的需求,那他們就不會殺嬰兒。對人口的重視,比對血緣的重視。所以有些時候綠綠的他們也不太會這麼介意。
作者: saram (saram)   2018-10-19 05:29:00
姓氏是一個偏見.為了防止近親通婚生育,用一個記號約定同姓不婚.但也有缺陷,那些姨表其實也是"堂"輩.祖先跟我一定同姓?未必.外祖父也是我的"祖父"在遺傳學看來親等一樣的.姓母姓或父姓都一樣的.
作者: tiuseensii (自由主義不可信)   2018-10-20 09:14:00
還有遠古聖人傳說,什麼母親踩到巨人腳印就懷孕也透露父不詳的習俗家族的觀念結束了亂婚制,我猜想是因大規模遷徙和分工這家打鐵那家織布,獨門技術要傳承造成
作者: kiuyeah (kiuyeah)   2018-10-20 10:32: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