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在營建東都之時,在城內與城外附近之地,
建築儲蓄糧食的大倉庫,
洛陽宮城的東方建『含嘉倉』,宮城內右掖門街西建『子羅倉』,
倉內置粳米六十餘窖,每窖八千石,並儲鹽二十萬石;
建『洛口倉』於鞏(河南省鞏縣),倉城周圍二十里,
內有三千個倉窖,每窖容糧八千石。
舊唐書 卷53 李密
『大業十三年春,密與讓領精兵千人出陽城北,逾方山,
自羅口襲興洛倉,破之。開倉恣人所取,
老弱繈負,道路不絕,眾至數十萬。』
(興洛倉應該就是洛口倉)
換句話說,這個糧倉如果是滿的,應該有兩千四百萬石
即便沒有全滿
糧食儲存量必然也極為驚人
不然不足以供李密養飽他的大軍以及家屬、百姓
從上面記載可以看出
隋朝所興建的洛口倉,規模之巨大應該在歷朝各代也是數一數二
不然不會名留青史
那麼,之後的唐代和其它朝代的糧食儲存方式
卻沒有再興建規模超過洛口倉的糧倉
我們都知道 以農立國的中國古代,錢糧就是國之根本
糧食更是重中之重
印象中,後來朝代不再興建這種超大型倉庫
不知是否印象有誤?
如果是
那是不是因為怕類似李密造反的這種事重演?
如果叛軍佔領糧倉
一下子就能獲得大量糧食
成為造反的資本
所以不要這種超巨型糧倉
寧可多轉運幾次 或是分開存放?
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