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在古代和中古
領土割讓交換並不很嚴重,至少不會割一座城然後舉國悲憤無比
天天主張戰敗割讓是不義的強奪,無效
但到了現在,割一點點土地,被割讓的那國就會舉國沸騰,喊出血可以流錢可以賠但領土不
能割
像是亞爾薩斯和摩澤爾
明明就是拿破崙三世不爽普魯士開芭樂票,刻意拿西班牙邀請普王堂兄當國王一世,用高姿
態命令普魯士必須宣言普王家族永遠不當西班牙王
才讓最古老假消息網軍頭子俾斯麥找到機會引戰
最後割掉亞爾薩斯和一點點摩澤爾
結果法國人對這個超級悲憤
硬要把摩澤爾說成整個洛林省(聖女貞德出生地)
然後一直宣傳這個割讓是不義、不平等條約,是德國暴力強搶了法國的大好河山
潛移默化教育民眾勿忘色當之辱,亞洛一定要搶回來
晚清割讓台澎也一樣
雖然清政府一向禁止跟台灣抗日有所聯繫
但是民國時代台澎又成了「被不義不平等的條約割讓的,不是割讓而是日本強佔中國的土地
」
究竟為什麼古代割讓來割讓去好像日常
現在割一點點,被割的就覺得國仇家恨
寧可賠巨額也不能割讓哪怕一座城市
對於無法阻止的割讓一律對內宣傳
「不是割讓而是無法阻止侵略者強佔,大家不能忘了這個國恥」
各位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