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的最後一篇)
新巴比倫帝國是兩河文化的最後一個大型政權,實際上,這個政權其實很短,即使從
Nabopolassar起義開始算,他也只存在了不到一百年,實際上幾乎只有三個國王。
在這一段我大致介紹新巴比倫帝國的起落,以及說後面一點的事情來解釋整個兩河流域
文化的消逝。
完美的復仇者: Nabopolassar
新巴比倫帝國的創建者可以說是只為了一個目的而生,就是毀滅亞述,在完成這任務後
他就去見Maduk了.....
實際上亞述最後一波反撲時,Nabopolassar已經不行了,因此兒子Nebuchadnezzar 帶
軍前往迎戰。
可是他幫兒子留下了很完美的舞台,他的英雄名聲響片天下,兩河的城邦常常都有各種
奇怪的原因可以叛亂,但Nabopolassar的名氣太大,讓接下來的幾十年兩河流域的城邦都
對這新的王朝有著強烈的支持與凝聚力,(而反對他們的城邦已經被徹底毀滅) 而且他還
幫兒子娶了北方的米迪人與公主,讓他們最大的外面危機消失。
就在Nebuchadnezzar打敗了最後亞述軍後不久,正在回巴比倫的路上時,Nabopolassar
去世,在Nebuchadnezzar一回到巴比倫,就舉辦了隆重的喪禮,將父親放入黃金棺木中
埋葬在城中。 他的一生,總結的非常的完美。
最後的兩河聖王: Nebuchadnezzar II
Nebuchadnezzar II 從成年開始就跟著父親作戰,但在他父親時代最後的一戰,也是他的
傳奇的開始。
這一戰雖然可以說得上是亞述最後的反撲,但也可以說是埃及迴光返照的野望。
在新亞述帝國攻陷了埃及後,他們指派了新的同盟成為了魁儡法老,只是沒想到宗主國滅
了魁儡法老們卻還在。
當時的法老是Necho II,他看到了局勢的發展,決定這是出兵的時機,一方面是在埃及還
有部分的亞述駐軍,二來他也擔心這新崛起的巴比倫只會是新的亞述,也因此趁還有機會
時削弱一下也好。
他一路招募了還散落在各地的亞述殘兵與埃及的軍力,開到了敘利亞中部與
Nebuchadnezzar II 決戰,我們其實也不清楚到底內容如何,只知道巴比倫應該是獲勝
了。至此亞述連最後一絲火花都被消滅。
相對於真的是一生征戰的父親來說,Nebuchadnezzar II終於有機會真的去治理這個手
中的帝國,在他手上巴比倫達到了最鼎盛期,其中最著名的Ishtar城門就是他手上所建。
https://i.imgur.com/8d6ernu.png
而比較傳統的"巴比倫空中花園"的紀錄是認為這是Nebuchadnezzar II為了他米迪公主的
太太所蓋的,但目前的考古沒有太多理由支持。
當然,他也還是有在四處作戰,最有名的....當然就是他攻陷並燒毀了耶路撒冷,並且
把城中大部分的貴族都帶回了巴比倫(大概在那裏他們抄了兩河神話寫了創世紀XD)
雖然Nebuchadnezzar II 沒有把帝國打回到亞述全盛時期的狀態,但基本上也只差了
埃及。 而在他治理的時代兩河境內一反亞述時代是一片太平,新巴比倫帝國似乎是個非常
偏好復古的一段時間,不論是制度或是藝術等。只可惜,這真的是夕陽無限好。
史上第一個考古家? : 末代巴比倫王Nabonidus
在Nebuchadnezzar II過世後,繼承非常不順利。或許是因為跟埃及拉姆西斯二世類似的問
題,Nebuchadnezzar II活到了應該是80歲左右才過世,因此他兒子上台時恐怕也已經是
老人,結果疑似又被一個妹婿暗殺,總之,這段亂局搞到最後是一個不知哪來的Nabonidus
跑出來變成了國王。
老實說Nabonidus其實不算太差的國王,他恢復了巴比倫帝國的穩定,實際上在他的任內
大致上境內沒啥太多戰事,他也花了不少時間繼續建築巴比倫與兩河流域,但他是個非常
有趣的傢伙,在現在有不少人戲稱他是"史上最早的考古學家"因為他在重建許多神殿時,
會非常認真的去考證這個神殿原本是誰蓋的,也會去推算到底離自己多遙遠。雖然實際上
他的推算不是很準,但也算是滿厲害的了。
而更奇怪的是他也似乎想推一些宗教上的改變,一方面似乎是因為它來自Harran,所以
他似乎一直想要推他老家的主神,月神Sin進入到巴比倫,這似乎在巴比倫內造成了一些
政治的衝突。
或許是因為這個政治衝突,又或許是因為他本來就個怪人....因此...在他統治了幾年後
....他就不見了==b .... 應該說我們知道他跑哪裡去了,也就是今天約旦附近的地方。
但他就一直龜在那裏不回巴比倫了,讓他兒子治理巴比倫。...他十年後有回來,但已經
是巴比倫末日之刻了。
日出波斯,日落兩河: 萬王之王居魯士
在巴比倫埋頭在自己內部的各種文化,宗教與政治的爭論中,他們周圍的世界開始改變
了。
實際上,在消滅亞述的過程中,米迪人顯然是決勝的關鍵,他們的文化雖然比不上
兩河,但單純論軍事實力,很可能在巴比倫之上,但透過婚約同盟在Nebuchadnezzar的時
代他們並不是問題,而當Nebuchadnezzar過世後巴比倫的亂局時,米迪人的政權也搖搖
愈墜,因此沒有特別對兩河造成威脅。
但取代米迪人的,會為整個上古時代與兩河流域畫上一個明確的句點。也就是居魯士大帝
與波斯帝國。
波斯也是伊朗部落之一,應該是當初米迪人攻陷亞述時的聯盟的一支,相對來說他們位於
米迪人的東南。
居魯士在相當年輕時就接手了他父親的王位,成為了米迪人聯盟中一部分的小王,實際上
母親應該是米迪王的女兒,也就是說當時的米迪王應該是他外祖父。
紀錄中並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似乎是外祖父因為某種原因攻擊了他的小外孫結果被
反殺。總之居魯士應該是在二十出頭就反而接手了原本的米迪人聯盟。至此轉變成了波斯
帝國。
居魯士上台的時間與末代的巴比倫王上台的時間基本上是一樣的。 但在他上台地前面
十年主要的問題是在處理小亞細亞西邊的Lydia王國,在這段的爭戰後居魯士成功吃掉了
Lydia。那麼,他周圍的主要王國就只剩下巴比倫了。
在539BC,居魯士正式進軍巴比倫,在這不久前Nabonidas回到了巴比倫與兒子一同準備
迎戰,他們在泰格里斯河沿岸決戰,結果不意外的是巴比倫群徹底戰敗,不久後居魯士輕
鬆的拿下了巴比倫並且快速瓦解了這個最後的兩河帝國。
相對於亞述甚至巴比倫,居魯士與波斯帝國可以說的上是黑暗之後的光明,他們不搞亞述
時代的許多高壓與殘暴政策,甚至他們進入兩河後第一個重要政策就是放走亞述與巴比倫
時代許多強制移民的各種人民,只要他們想要回去原本居住地他們就會允許。 當然,最有
名的就是猶太人全面回歸以色列。 (也因此波斯大致上是舊約中形象最好的外權)。在治理
各地上,波斯帝國也相對盡量不太動用各地區民力,也因此他們時代至少出於人民的暴動
算是很少(除了埃及,但那似乎有奇怪的宗教原因)
夕陽西墜: 兩河流域文化的消逝
隨著西巴比倫滅亡,兩河流域最後一個大型本土政權消失,而失去了本土政權也就是文化
整個逐漸消失的主因之一,實際上在新巴比倫時代,口說語言就已經主要是Aramaic而不
再是Akkadian,也因此文化的本質已經開始有所流失,但在波斯時代實際上兩河文化算是
得到不錯的保護,波斯人不搞同化也不亂搞太多大型建築,實際上他們雖然蓋了一個
Persipolis作為禮制的首都,但實質上的政治中心卻一直採用三都政策,也就是以巴比倫
,蘇撒 (Susa, Elam的首都)與 Ecbatana (米迪人的首都,今天的Hamadan) 做為行政
中心。
而波斯帝國的毀滅後,亞歷山大非常喜愛巴比倫,最後也是在巴比倫過世,而之後的繼承
者戰爭中該區域被繼承者中的最強者希律希所得,希律希可以說是綜合能力更超越亞歷
山大,甚至菲利浦二世的當代神人,但他手中的決定卻也是開啟了兩河文化走向最後滅亡
期的關鍵。
希律希崛起之路上對巴比倫很熟,他長時的主要治所都是該城,而他比較類似亞歷山大
(而不像許多其他繼承者) 的不排斥東方文化,實際上他的主要太太與繼承人之母就是
波斯公主,但或許更是因為了解這個文化,反而讓他很清楚如何破解。
他的重要決定就是在巴比倫不遠處建立了以他自己為名的新都Selucia, (這還不是他所
建造最出名的城市,那會是後來基督教發跡的重要城市,使徒之都Antioch),在他建立
後開始透過命令與吸引把巴比倫的人民抽走,只留下了頂層的祭司階層,這釜底抽薪之
計顯然是一個非常了解古城邦型態的人才幹得出來的絕招,在這之後巴比倫幾乎就是
一個鬼影,雖然還是存在,但已經無法影響大局。 (後來安息跟新波斯帝國會把Selucia
改建成新的首都Ctesphion. 而阿拉伯人會廢棄該城建立該地最後的主城...巴格達。)
目前找到的許多文獻中,有很多事這最後的希律希時代的巴比倫所產出,很可能是這
殘存的祭司階級深知末日已近,將所有的心力花在重新copy一次過去所有的文獻用來
保存這段歷史。
而隨著時間的消逝,兩河流域也如黃河常常在部分地方改道(雖然沒黃河誇張),而這跟
波斯灣逐漸的淤積也造成了大部分蘇美城邦最後的滅亡。 當然,某種程度來說給這個
最古老文化的最後補刀大概還是基督教,畢竟他出現後連最後兩河殘存的支柱,各城邦的
古老信仰也被消滅了。或許相當是當的,西元前最遙遠的幾個重要的文化就是因為基督教
完全的消逝(埃及也是)
到了阿拉伯人入侵兩河時,傳統的兩河文化幾乎是連個影都沒了,如果還有的話那阿拉伯
人與回教的出現更會完完整整將一切在黃沙以上的殘影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