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羅會議已經是老生常談,政客喜愛的攻防焦點
但很容易失焦的說法,就是「開羅宣言沒有簽字,所以是廢紙」
實際上,開羅會議結論的重要性,是一再被貶值,而非自始就不存在;
這三個人並不是去觀光的 (雖然邱吉爾很想勸羅斯福,打發蔣介石只
在埃及純觀光,不跟他談正事)
[一個會議拆成兩個]
羅斯福和邱吉爾都是老油條了,不可能犯這種談過大事卻沒有簽字的
錯誤。之所以不簽,是因為還有個老狐狸沒參加。
為何不參加?因為史達林已經跟日本簽了中立協定,不可以參加主旨
為對日作戰的會議,所以他不能跟蔣介石同桌。
所以1943年的「四強會議」(羅斯福的堅持,邱吉爾認為拉中國進來是
個笑話),地點和參加者拆成兩組:
埃及開羅: 美/英/中(蔣介石)
伊朗德黑蘭:美/英/蘇(史達林)
一個會議拆成兩個的後果,就是開羅會議的結論不能先簽字,
要留待史達林看過沒意見,才能公開發表。
所以請記住一件事:史達林是看過開羅宣言,也認可未否定的。
後續證據是,直到舊金山和約商討過程,蘇聯方面仍然拿出開羅
宣言關於台灣主權歸屬部分,要求讓PRC(中華人民共和國) 與會
,可見其對宣言內容知之甚詳。
然而,舊金山和會並不想「四強」對日媾和的份量均等,這待會
再提...
[結論一再貶值]
最近又被拿出來做焦點的「中國對二戰有何貢獻」,在這蔣介石
第一次跟美英兩強同桌的會議,則是直接提出「中國能在對日作
戰有何貢獻」,結果是作戰計畫無法照蔣氏的構想實行,讓他質
疑英國在遠東究竟是否認真對抗日本。
(實則英國在歐洲已經分身乏術,印度這個基地又尚未鞏固到足
以克復緬甸)
駝峰運輸仍然是勉強為中國輸血的手段,B-29一次轟炸日本九州
就耗掉許多油料,擠壓到原先陳納德14航空隊的戰備
隨著中國後來在「豫湘桂作戰」(日本的一號作戰)失利,羅斯福
對中國戰力失望越來越深,開始期待把蘇聯拉進對日作戰行列。
老狐狸不是吃素的。後來的雅爾達會議,加入了損害中國權益的
密約,只為換取蘇聯對日宣戰並且實際行動,但這要實現,已經
是羅斯福蒙主寵召之後的事。
[宣言內容如何實施與受挫]
之後的波茨坦宣言,再次包裹「開羅宣言必將實行」
直到日本投降,要求降書註明「需實行波茨坦宣言」
然則,這樣就確定台灣主權歸屬嗎?
很遺憾的,並沒有。事情因為中國內戰而複雜化了。
不論有多少宣言,都取代不了一個「不准單獨對日媾和」的和約。
偏偏各方都有自己的算盤,而在內戰中落敗的蔣介石,說話份量
也就減損到幾乎消失的地步。即使暫時還沒失去聯合國安理會常
任理事國地位,但已經是不相稱到被質疑的地步。
從美國決定推遲和約締造時間,就只有對國民黨政權更加不利。
直到韓戰爆發,才似乎有那麼一個轉機,但舊金山和約過程,
仍然跟開羅宣言有所差距。那就是
「擱置台灣主權歸屬爭議,不邀請中國內戰雙方;
(唯一確定的是日本放棄台灣主權,但不言明給誰)
先完成和約,國民黨再去跟日本簽一個約處理台灣」
自此,和約已經落入美英主導格局,還有一個要排除的障礙就是
蘇聯。
蘇聯已經跟共產中國同盟,希望在和會中爭取「兄弟」的忠誠,
所以再次拿出「開羅宣言」,認為PRC應該參與並取得台灣主權。
然而,美國早就跟英國商量好,叫工黨政府不要附和這個主張,
要英國想清楚,美國還在朝鮮半島跟「中國人」作戰。
所以整個和約的走向,就是「我們不跟你談台灣,中國內戰雙方
也不要來參加」
蘇聯代表葛羅米柯,到最後就奉命拒絕在和約簽字。
「不准單獨對日媾和」的原則,變成排擠兩強的和會
事後還有個「單獨」和日本簽約的國民黨
完全不是蔣介石能夠掌握的變化
這場國際角力,傷最重的是國民黨,但史達林老狐狸,為了兄弟
也沒有討到便宜,北方四島仍然是維持實質佔領直到今天,主權
只用來耍弄安倍之類的日本政客
[個人的結論]
國際政治之詭譎,並不是幾疊官方文件能夠說清楚
利益如何分配,其中經常有人要當犧牲品
到如今,爭論開羅宣言是否有效,其實已經稍嫌脫節了
大部分國家的反應就是 "We don't care"
畢竟那不是最終和約,而與會其他當事人對中國的態度
,也早已有各種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