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寶貴見解恕刪 以下敬供補充:
一個很重要的點在於: 美國立國的一大特徵是"一出生就是成人"
制度上 作為上 很大一部份來自對於當時歐陸政權現實主義的反思
許多面向 在當時都有有意識的討論 並且受到如上的意識形態的制約
一個很好的例子 可以查找聯邦論裡面的聯邦派人士的主張
會看到非常多有意對於當時歐陸政體與作為的對抗/異議
還有對於羅馬的借譬*
這些是有意識的作法 後來一方面要主張昭昭天命
另一方面仍如以上混合了相當大程度的"道德主義"
這是跟彼時的歐陸國家有意進行並發展出的相當大不同
也就是美國傳統上的外交富有道德色彩的一個非常牢固的底蘊
所以要說為什麼美國不盛行殖民地 用季辛吉在大外交一書裡面的爬梳
其實一個簡單的答案是 那就是美國在以上有意識的指引下的國策
在多數時候 在取得了海外的領地 也常有使之獨立或是盡可能脫手的記錄
這部分其實在大外交(Diplomacy)裡面有很詳細的敘述 可以直接取照
回過頭來講前面*的部分 為什麼重要 因為美國雖然號稱是人人有機會的應許之地
但是在現代以前 公民權的給予是有人種差異的 這邊會有敘事(narrative)的粉飾落差
所謂多民族國家 其實早期毋寧很大部分是"平等於"各種白人族裔
如來自德國; 英國; 法國等等
有色人種那不是同一回事
甚至在非制度面上(de facto)也可能歧視到愛爾蘭人/義大利人這種客觀上的"白人"
事實上對美國來說這也不會是頭痛的問題
因為以美國肇始先賢(Founding Fathers)對於羅馬的狂熱程度與素養
他們是很容易以羅馬的方式為啟發
發展出對於海外領與殖民地的屬民/公民的身分晉升方式的
美國會相較於同期的白人強權來說缺乏海外殖民地
那主要是意識形態上的差異 是一種普遍瀰漫在統治及菁英階層的矮優感
即使要汲取當地利益 他們後來便需要發展更細微(笨拙或精細就很難說了)的方式遂行
至於昭昭天命跟殖民地式的擴張主義的一大實證不同/分野在於
昭昭天命的武力呈現面 一路到太平洋岸 甚至可以在後續的德州 美墨戰爭裡發現端續
呈現的是一種鞏固空間與安全感的需求
但是他到了海外就主要轉而變形成基督青年團的形式
竊以為要了解美國在海外的作為與領地 例如保有夏威夷 放棄菲律賓
其實用羅馬的借譬會比較容易理解一點
美國早期菁英心中的"固定疆界" 用屋大維宣示的不擴張框架 可能比較好逼近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