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ason222333 (發呆)》之銘言:
: 只有聽過夏商周、三皇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為什麼現在會蹦出虞朝呢?
: 這樣要不要加上唐堯朝?
: 還是這真的是歷史大發現了?教科書要改寫了?
: 維基百科在中國朝代加上虞朝的用意是什麼呢
虞舜一詞在尚書就出現了。
堯典: 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于位,讓于虞舜
就不論什麼虞朝 (三皇五帝的事情顯然不少是後面發明的,但應該也不是完全的無中
生有) 唐 / 虞 代表的 應該最是兩人的部落名稱。 也就是
陶唐氏 的 堯 , 與 有虞氏 的 舜
中國古代,尤其牽扯到上古,氏 = 父系部落名, 姓 = 母系。 也是因此上古八大姓
都帶有 女 字。
司馬遷在五帝本紀中自己都說到了 尚書沒看到黃帝,只有堯舜,而各地都有相關傳說。
相對其他文明的古老神話時代,五帝本紀已經相當寫實了。
五帝時代大致上看來就是 "部落聯盟逐漸走向初步的封建政權 (夏) 的過程" 從這
角度來看很多事情都合理, 就黃河中游到了新石器時代後期/青銅時代初期部落林立,人
口大增,因此開始各種衝突,也因此各部落 ( XX氏) 聯合起來組成初步的部落聯盟,主要
是對內協調糾紛,對外聯手抗敵的簡單組織。
而所謂軒轅氏 黃帝,就是幾個不同的部落聯盟開始衝突,上古第一次較大規模的衝突
的遙遠回憶。 最後以軒轅氏為盟主的聯盟勝出。
由於是部落聯盟,本來盟主就不是世襲而是輪著當,或是看年齡或是看賢能等等眾人
推舉的情況。這也說明了所謂禪讓等等其實當時本來就常態。(禪讓主要是孔子推廣的
概念,即使戰國時代荀子/韓非 等三晉系統的諸子都不信,也可以從竹書記年印證本來
就有另一套紀錄。)
至於堯舜 到 禹,應該就是另一個分水嶺,也就是部落聯盟逐漸開始轉型,從原本的
化解糾紛與對外禦敵外又多了一個聯手進行工程的情況,這需要的人力組織與規劃顯然與
之前有明顯不同。 也因此而讓聯盟產生質變等等。
至於真實性與否,目前無法證明,估計不可能全真,但也很難全假。 至少周人是把
夏虞當作真實的存在,不然何來杞國與陳國? 另外,夏本紀除了禹以外幾乎都沒啥內容
。但其中也沒出現啥奇怪的神話。 判定神話開始走向歷史的分水嶺,故事中的神話成分
多少通常滿有幫助的,當然,司馬遷是個嚴謹的作者,他顯然有刻意把神話部分盡量過濾
。
目前沒找到商朝以前的文字,這跟書寫的工具恐怕也有關聯,商朝雖然找到甲骨文
但從其中文字來看應該是日常的通信使用類似竹簡的工具,但別說商朝了,連春秋時代
的竹簡都找不到了,像是清華簡等戰國到秦朝的竹簡也都是有特別保存加工才能千年不
腐化。 漢朝有找到的實物竹簡也都是高級貴族墓葬中特別有加工過的,或是在戈壁沙
漠中。可見要找到商朝或之前的竹簡基本上是不可能。
而且甲骨文會被發現,除了是因為刻在骨頭上,另一個重點是因為有非常大量聚集在
一地,例如在河南有發現六千多年以上的 賈湖契刻符号,應該是文字,但問題是找到
的太少(17個字,其中有幾個看來就是"日""目""八")自然無法解讀。 即使是甲骨文一片
上也不過幾個字,如果當時只有找到兩三片那根本無法認定是文字系統。 是因為殷墟的
那幾個坑中有幾萬片才得以解讀 (題外話,很推薦去安陽的殷墟博物館,算是少數去大陸
覺得非常物超所值的點,沒人山人海也沒誇張的門票,可以直接下去好幾個實際的貴族
大墓穴)
中國古部落/文化 不像是兩河/埃及,因為地理的特性讓大城邦之類的狀況要到商朝後
期才出現,這也讓文物考據更困難 (中國古部落雖然是種田,但是常常會移居,可能是因
為黃河氾濫影響大以及可耕地分布較廣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