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ons (kons)》之銘言:
: 1.當時的民心未必想要獨立。
: 當年揮國旗歡迎國軍收復台灣的照片我就不貼了,
: 就算228之後,台灣更多是想要自治,而不是獨立;
: 至於國民黨政府遷台後形式就不同了,當時要獨立更不可能。
: 2.獨立後美國是否支持?
: 基於防共立場,美國應該還是會給予美援,作為小國的前線基地,
: 可能會變成跟沖繩一樣,有大量的美國駐軍。
: 3.台灣的經濟發展。
: 雖然很多人說國民黨帶了一群豬來,但其中還是不乏人才的,
: 台灣後來的建設跟發展,跟國民黨帶來的外省人還是有些關係。
國民黨帶來了一百萬的移民,這麼大的人口基數,說沒有人才當然是不可能的
不過這百萬移民,軍民比極高,對於台灣社會的建設與發展,拖油瓶的成分更大
是不可能靠比例極低的人才就立刻帶動台灣發展
外省人才比例極低的原因,主要還是出在戰後兩岸的經濟、教育水平落差
甲午戰爭後,除了初期的抗日運動,雖然是不平等的統治下,但台灣已經度過數十年和平
同時期的唐山,歷經列強、軍閥、日本侵華等負面條件,環境差台灣太多
至於外省人才看似有利台灣發展,這是立基於外省人在政治、語言的優勢下
容易獲得執政當局給予的機會,如果說執政當局提供的外省人才對台灣發展是正面的
那執政當局對於台灣本地人才的打壓,絕對夠把上述正面抵銷至負面好幾倍
戰前的台灣人才,說台語、寫日語,因受日本政府打壓,漢語閱讀能力低落
而1949前的台灣,從來沒有流行過的華語突然變成高等教育、政府機構的強制語言
台灣人才瞬間變文盲,還要先花時間學中文,否則一點機會都沒有
同樣是日本殖民下的韓國,戰後並沒有接收"人才",這有構成韓國日後的發展阻礙嗎?
如果台灣人用台語、客語學習,就像韓國人用韓語學習,外省人才的數量只是九牛一毛
: 當年台灣本來就沒有獨立的想法,就像結婚談戀愛,
: 總不能後來發現對方是個渣男(女),就越想越不對勁,說當初我不是自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