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佛教,尤其早期的佛教其實一直都不是一種足夠深入一般大衆,以一般大衆的信仰為
主的宗教。
最一開始的佛教是從反思古婆羅門教的沙門思潮之中誕生,
這些出家的沙門建立寺院與僧團,
成為佛教的核心支柱,
但出家人不事生產,只專心修行,
因此每座寺廟及僧團不論規模都需要一般大衆甚至國家的經濟支持才能運作。
這種出家人與俗人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構成了佛教在社會上穩定運作的基礎。
而佛教的弱點也在於此,
這種僧-俗共生的關係只要有一邊的現狀被打破,當地的佛教就會迅速衰落。
漢傳佛教歷史上幾次統治者因佛教吸收過多社會資源而發動的滅佛,
都是打擊寺院與僧團的勢力而導致所謂的法難。
例如唐武宗滅佛直接導致原本極盛的漢傳佛教各宗派衰微,需要繁複儀軌的唐密直接在中
國滅絕。
明治維新推動廢佛毀釋也造成日本佛教的衰退,從神佛習合變成獨尊神道。
中亞跟印度的狀況則比較不同,伊斯蘭征服所帶來的戰亂讓大量原本供養寺院的平民流離
失所,
甚至在戰後隨著穆斯林的長期統治而逐漸改宗,不再供養寺院。
失去經濟來源的寺院及其僧團自然難以為繼,
本身長年累積的財富也經常成為戰時軍隊的劫掠目標。
在這種雙重方面的打擊下,中亞與印度的佛教自然不像漢傳佛教還能維持生存。
例如作為印度佛教中心的那爛陀寺,先是在信奉佛教的波羅王朝滅亡後失去國家的支持,
穆斯林入侵時不僅周遭供養寺院的村落被摧毀,本身也被軍隊洗劫數次,再也無力維持原
有的規模,
那爛陀寺最後一位上師在1204年帶著殘存的僧團與文獻逃往西藏,
代表了最後大規模有組織的佛教在印度滅亡。
但要注意的是這不代表佛教馬上就在中亞與印度消失,
許多小規模的寺院仍然頑強的生存過戰亂,
就連那爛陀寺在1235年就有記載又有了一位90歲的高僧帶著7.80名比丘重新定居。
最終消滅當地佛教的是穆斯林王朝不再像中國或印度教王國那樣允許佛教寺院繼續保有特
權地位,不再能夠公開向過去一樣接受平民供養,
前述重新定居在那爛陀寺的僧團事實上是接受了當地一個富有的婆羅門資助才得以回歸,
但沒過幾個月,駐紮當地的穆斯林士兵就找上了婆羅門,威脅他不得再贊助那爛陀的僧侶
。
而在中亞,早期倭馬亞帝國不許當地居民改宗伊斯蘭教,因為齊米繳納的吉茲亞是國家的
財源之一。
但到了阿拔斯帝國時期,隨著穆斯林政權的穩定,以及伊斯蘭黃金時代的開始。
以往的禁令逐漸放寬,開始允許用波斯語等當地語言傳播古蘭經,使一
般大衆得以理解,
平民也為了避稅(吉茲亞)而頃向改宗,這樣一來佛教寺院完全失去了最後一點世俗信徒的
供養,最終不可避免的滅亡了。
憑以前的印象跟臨時查一些資料寫的,有錯還請大力鞭
※ 引述《Reewalker (報告饅頭班長不夠)》之銘言:
: 在伊斯蘭教傳入中亞之前
: 中亞其實有佛教傳入
: 但之後佛教在中亞的影響力就被伊斯蘭教
: 儘管後來蒙古西征甚至清國勢力都有進入
: 藏傳佛教也只在蒙古跟西藏一帶
: 連新疆也是穆斯林居多
: 但蒙古自己也是游牧民族
: 僅謂伊斯蘭教更適合游牧民族似乎也不太對
: 想請益
: 中亞宗教結構會如此會變化的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