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開始對49難民稍感興趣,想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所以打算找幾本書來讀。首先我想看
的是最近出版的,密蘇里大學歷史系教授楊孟軒的逃離中國。這是一本學術書籍,主要創見
在於分析49難民的多重創傷。可惜我才剛買博客來還在出貨中,所以只看了他去年辦的新書
發表會錄影。後來讀了齊邦媛的巨流河。讀完只覺得她是一個風花雪月搞不清楚狀況的人,
從抗日,內戰,一路隨波逐流的逃亡,並沒有對自己所處的時代做出分析或批判。這書名其
實很貼切。最後讀了最有名的大江大海。
大江大海這本書的亮點在於對各個人物的訪談。人物側重49難民中最後來台的菁英人士,但
也包括一些台籍人士甚至原住民。訪談的內容集中在回憶45-49那五年當時的情況,幾本沒
有提到來台後的狀況。可以說是回顧逃難年代的創傷。而楊孟軒的書則多討論了50-60年代
文化失落的創傷,90年代回去探親發現事故人非的創傷,以及隨後民進黨執政的創傷。可惜
這些書並沒有回答我一開始的問題。我讀這些,是為了知道他們怎麼理解祖先內戰戰敗,以
及中共隨後扛起了中國這塊招牌,甚至民族偉大復興這面大旗這些事。
大江大海在對林精武的訪談中稍微提到了這點:”通過村莊看見共軍和老百姓在一起,像一
家人一樣親切,有的在一堆聊天說笑,有的圍著一個鍋台燒飯,有的同槽餵牲口,除了所穿
的衣服不同外,簡直分不出軍與民的界線。被俘的軍長和逃亡的連長,一路上看在眼裡的是
國軍弟兄無人慰藉,無人收拾的屍體。兩人心中有一樣的絞心和疑問: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前線士兵再怎麼英勇,仗,是不是都白打了?”
但我感覺,書中的訪談,或是別的地方看到的文章,最多就是掠過這樣的念頭,就沒然後了
。我想要更深入地去探討這個問題,以及相關衍伸問題。但在探討這個問題前,要先說明49
難民裡也會有不同立場的人。大江大海側重群像描寫,卻沒有對群體組成作分析。同為49難
民,有些是意識形態上不接受共產黨的,有些是黨國權貴,留下來一定會被鬥地主的,也有
還沒站隊就被抓來的,甚至其實同情共產黨的人。這些人看待這段歷史的角度會不一樣,乃
至對現今局勢及未來選擇的看法都會不同。當然現在都二三四代了,不過至少在第二代,特
別是最近退將赴中及前總統出訪中國的背景下,用這個角度切入還是有價值的。
第一是輸掉內戰的”主因”。有人說是因為蘇聯提供了關東軍武器遺留。但我不這麼認為。
一來,根據現有統計,國民黨軍接收的日軍武器仍多於共產黨,畢竟是主要受降者。二來,
抗戰時期共產黨於西北,華北活動,且東北殘部與蘇聯合流,在地緣上本就有先進入東北的
優勢,在政治上也有被蘇聯幫一把的優勢。國民政府當然也想的到這些,也為此做出了接收
東北的布局。我不會把一個開局之前就知道對手擁有的優勢叫做失敗主因。而根據上述訪談
,另一個原因不言而喻。總之我想問的是,他們認為內戰是怎麼失敗的呢?若是同意這個訪
談提到的,那他們怎麼看待父祖輩支持一個如此不堪的政權,乃至逃難到台灣這件事。這是
正確的選擇,還是站在了歷史的對立面呢? (拋開避過大躍進跟文革的”後見之明”的話)
(關於敗因研究在“毀滅的種子:戰爭與革命中的國民黨中國”一書有專門討論,書中也引
用了如剿匪重要戰役的追述及國防部刊物提及失敗並非國外物資輸入不足。關於這本下次再
來談。)
第二,中國共產黨就此扛起中國這塊招牌,甚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旗,現今絕大部分的
”中國人”,出於自願或洗腦已難分清雞生蛋蛋生雞的理由,都集結到了共產黨的旗下。而
台灣卻只是偏安一隅。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中國佔了其首,卻失民權,台灣佔了
民權,卻失其首。民生如何,爭議頗多,中國佔了總量,台灣佔了人均,姑且按下不表算個
平手吧。可以說是時代終究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華民國只是神州大地五千年專制的歷史洪
流中一個”失敗”的政治實驗。只能靠著美國續命,否則立刻斷氣。龍應台筆下,歷史的失
敗者們,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身懷民族滿腔熱血的人,在這歷史的十字路口,會選擇往哪裡
走呢? 其中的心路歷程呢? (看過一個採訪原本自稱中國人的外省二三代,說逐漸都不這樣
稱了,但心裡有種失落感,但也有如侯漢廷甚至徐和謙這種與我同輩卻選擇中國的人)
最後補充一個想法。當時民國成立的時代背景,軍閥林立,貧富懸殊,是否根本就是共產黨
生養的溫床? 是否民國打從出生起就先天不良,注定不幸,神仙難救? 時代幾乎從一開始就
選擇了共產黨。
(關於這點,有人給我的評論是“孫大炮和國民黨是蘇聯資助才首次有了革命武裝。因此在
「五色旗民國」被「青天白日旗民國」取代的同時就種下共產黨崛起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