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udn.com/pipiggyy/5677402
南陽街都更住戶控訴:仁濟院養地圖暴利
2011-09-23 第1752期 時報周刊 報導/何豪毅 攝影/何叔娟、中時報系資料庫
台北車站附近的南陽街,每天數萬人潮穿梭其中,是房地產眼中超級地段,近來卻爆發
都更爭議。因財團法人台北仁濟院在此地擁有達兩千四百多坪土地,當多數地上物住戶連
署協議合建辦都更時,卻遭仁濟院董事長林明成以堅持權利轉換方式回絕,住戶正醞釀以
抗爭及訴諸法律途逕表達不滿。
「部分地區的房價高居不下,讓年輕人對這種所得差距感到不安與焦慮,這些事情我一
直都非常關心!」馬總統八月底才宣誓立法實施實價課稅等措施,落實土地正義、居住正
義等政策。
但馬總統這段聲明,看在南陽街部分老舊住戶的眼裡,不禁「唉」地大聲喊嘆。因為他
們所住的五十年老舊住宅,想藉都更翻新,卻卡在地主「財團法人台北仁濟院」的手裡動
彈不得。馬總統想推動的一連串立法、修法,卻對改善他們現在面對的困難毫無著力點,
要實現他們心中的「居住正義」,簡直是難上加難。
以南陽街、信陽街、公園路與許昌街圍起來的這塊街區,共有兩百九十七戶落腳於此,
但從民國五十五年實施地籍登記開始,歷年地主只有財團法人台北市仁濟院一戶,除非地
主同意,半個世紀以來住戶的房屋不能新建,只能翻修,讓這片高齡住宅早已破舊不堪,
許多住戶尋求解決之道,都未有圓滿的答案。
居住正義,難上加難
去年起有住戶倡議都市更新,經過近半年的溝通與串連,一群住戶帶著此地約兩百分、
超過百分之七十五住戶簽名的連署書委託律師,於今年初找上地主仁濟院,千方百計終於
見到了董事長林明成,要討論住戶與地主協議合建的方式辦理都市更新,但林明成大手一
揮:「歡迎歡迎,要都更可以呀,但除了權利轉換的方式,否則免談。」
帶著地主的意見回來討論,住戶發現以權利轉換的模式,對這群實際住在這塊地上的人
絕對不利,根本沒辦法接受:「我們的房子都是三、五十年以上的老舊建築,不值幾個錢
;換算權利,新建物蓋好後,可能換不到一坪的房子,要我們怎麼能夠存活?」
依現行法令,自辦都市更新有兩種方式,一是協議合建,住戶與地主之間依原有的建物
或土地所有權,合建後各自保有原來的面積或容積;另一種則是權利轉換,將建物或土地
,興建後依原有實際價值重分配,而這兩種方式各有利弊,都有人採用。
住戶委託律師李克毅表示,這塊地的住戶,許多都是一九四九年從大陸遷移過來的老兵
眷屬,為了活口,住在這塊政府配給他們的地上,憑著台北車站人來人往做點小生意,一
群七、八十歲的老人家想藉著都更,為子孫留下一塊得以安身立命、遮風蔽雨的空間。
李克毅指出,當時他向林明成好說歹說,以住戶基本生存的權利、巷弄狹窄有礙消防安
全為理由,希望林明成退讓,林明成的回話讓在場所有人傻眼:「那些都是木造平房,一
把火燒了,看還值多少錢?什麼消防安全?還沒有火燒,不要拿沒發生的事來說。」
老舊巷弄,不利消防
「他們要的不多,原先是多少坪,都更後他們就留多少坪,能做點小生意就好。」律師
出面和住戶代表一同前往,與林明成協調,帶回來的結果,與大夥原先的期望相差太多,
一股不滿的情緒在住戶間漫延,已經有人喊出:「不然我們就上街頭抗爭,看看政府接下
來要怎麼辦。」
攤開地圖,由住戶委託的律師李克毅比手畫腳,框出一塊長方形:「從南陽街、信陽街
、公園路到許昌街,這一塊寶地完完整整,全都是仁濟院所有,這裡的住戶二百九十七戶
,只擁有地上權。」
這塊長一百公尺、寬九十公尺的地基,律師算出這片土地大約有兩千四百五十坪,大多
是低矮平房加蓋的老舊建築,位置就在台北車站前新光百貨公司的正後方。光鮮亮麗的新
光大樓背後,隱藏了大片屋齡三、五十年的斑駁社區,「就像外頭穿了乾淨的西裝,掀開
一看,裡頭卻是破內衣。」附近住戶抱怨。
「一塊招牌砸下來,三個人有兩個是重考生。」這條補習街的笑話,許多人朗朗上口。
在聯考興盛的五○年代,由於南陽街附近街區社區老舊,房租便宜,地理位置又近車站,
往往成為中南部學子為了重考,北上惡補課業的第一選擇;而政府第一張補習班執照,發
給了南陽街的建國補習班,更催生了補習街的興起,每年八、九月,總能見到生澀的臉孔
拎著行李,在台北車站前尋覓補習班,至今仍是當地常見的景象。
中正地王,各方覬覦
五十年過去,半世紀前後時空環境大轉換,記者徒步在這區商圈查看,行經不足兩公尺
的狹小巷弄抬頭仰望天空,鄰近住戶說道:「這條巷子愈來愈陰暗了!」四週建築物愈來
愈高,所能看見的天空愈來愈小,卻無礙每天數以萬計的旅人在此街區穿梭,讓此處地價
連年翻漲,至今不休。
鄰近的南陽街一號慶豐銀行總行大樓,地坪三百零七坪,去年八月間由台灣人壽以總價
二十五點六億元得標,換算每坪價值八百三十三萬元,創下台北市中正區地價新高,估價
師計算,若這塊南陽街兩千四百多坪的土地能夠都更,將可帶來三百億元以上的價值,必
將成為各方角逐的明日之星。
不過談到出面抗爭,越多住戶面有難色,律師分析多數人的難處,認為掌握土地的仁濟
院仍然是背後黑手,因為住戶都是跟地主簽租約,才得以在此地安身立命,「如果這些住
戶出來抗爭,難保地主翻臉,租約到期就不租了,這群人沒了地,根本什麼都不用談了。
」
房地產業者聽聞此案遇到極大阻礙,多表示並不意外,一名不具名的地產仲介向本刊記
者表示:「業界都知道,仁濟院就是台北都市更新、最大的一塊石頭呀!」而律師事務所
向台北市政府查證,仁濟院名下土地繁多,光是在中正萬華區一帶,就有三萬多坪土地,
市政府沒有承辦過仁濟院任何一件都市更新案,可見業界傳言並非全無憑據。
公益之名,養地之實
律師李克毅指出,仁濟院做為內政部社會司所轄的行善團體,有義務善盡管理人責任,
財團法人設立的目的,是以財產孳息用於公益目的的活動支出;但仁濟院在中正區萬華區
擁有大片土地,一筆都市更新都沒做過,這兩區的社區市容老舊殘破,仁濟院長期的不作
為,顯然有相當責任。
「這片社區如果更新成功,光是租金收益,估計每年可以為仁濟院帶來一.四億的現金
。」李克毅拿出委託專業估價公司所做的報告指出。目前光是這塊地的地價稅,每年要繳
兩千多萬元,而地主對住戶所收的租金,大約剛好打平這個數字。
「但是地主對一.四億的可能收入毫不心動,只放著收兩千多萬元的租金,這不是養地
是什麼?」律師李克毅認為,林明成此舉,顯然有「以公益之名,行養地之實」的嫌疑,
而身為管理人的林明成,也難脫刑法背信罪的指控。
有一百多年歷史仁濟院,向來都以濟弱濟貧為使命,如今被指控為和財團養地手法相同
,不滿的住戶認為,身兼華南金控董事長的林明成,應放下以賺錢為目的思維,多為台北
市民與市容著想。
仁濟院沿革
翻開仁濟院的歷史,最早是以板橋林家林維源於1866年創立,以收養無辜女棄嬰為主,
學者調查,清代在台北地區共設有七處的「養濟院」,後來加設了收容外出打工生病的勞
苦階層「回春院」,賑濟孤苦無依與殘疾窮民的「養濟院」等等,直到1899年才合併成立
仁濟院,到民國11年成立財團法人仁濟醫院,首任董事長即為前國民黨主席連戰之父連震
東,行善歷史十分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