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彭明輝:政府是炒作房地產的幫兇

作者: chipher (紫星)   2013-01-18 14:52:38
1.來源連結: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0/article/75
2.內容:
台灣房價不合理的程度堪稱世界之最,已瀕於泡沫化的邊緣,甚至誤導資金流向而影響經
濟發展,但藍綠兩黨執政期間卻都不願意去解決──因為房地產炒作已經是財團不勞而獲
的最有利管道,而政府早就被財團徹底綁架,變成財團剝削全國民眾的工具。
美國市場調查公司Demographia把合理房價定在房價所得比小於3.0,並且把房價所得比高
於5.1定為最高等級的「極端負擔不起」。但是過去一年來台灣平均房價所得比卻經常高
於9.0,而台北市更曾在2011年第四季飆到創紀錄的15.3,遠高於英語世界所有主要城市
,包括渥太華的10.6,雪梨的9.2,夏威夷的8.7,墨爾本的8.4,大倫敦區的6.9,舊金山
的6.7,奧克蘭的6.4與基督城的6.3。香港因為政府限制土地供應量而使得房價飆漲到號
稱全球最高,但是房價所得比也只有12.6,低於台北市。
房價之高不僅造成台灣人普遍的痛苦,甚至將房市推往泡沫的邊緣。學者在2010年時就已
經警告:國際上有10項房價泡沫化的評估指標,大台北除空屋率較低外,其他如房價所得
比、房貸負擔、房貸餘額占GDP比重與租金報酬率等關鍵指標都不合理,顯示泡沫化的風
險相當高。2012年時全省空屋率更高達19.3%,新北市則高達22%,已經遠超過合理範圍
10~15%,房市泡沫隨時可能會被戳破。
但是,許多人卻還是冒著泡沫的風險在進場。他們不見得貪財,而是被綁架:「今天不買
,未來可能會遭受更加嚴重的懲罰──在泡沫被戳破之前,房價可能會繼續漲,愈晚進場
的人要付出的痛苦代價愈高。」張金鶚用賽局理論中「囚犯的困境」來形容民眾這種既痛
苦又無奈的處境。
政府絕對有責任要設法解決這個危機,而政府也有適當的工具可以引導房價和緩下跌到合
理的水準,不至於引發大幅度的經濟危機。
了解不合理房價的成因,就可以找到適用的政策工具!根據張金鶚的說法:電子代工業的
毛利率只有3%~4%;而房地產業炒作的毛利卻在30%以上,很多電子企業因而無心於本業而
進入房地產業。不僅如此,兩者的經營風險差距更大:電子代工業的獲利是跟全球競爭來
獲取,風險相當高;但是房地產商人只要買通政府,就可以將政府投資引導到財團事先購
買的農地上,坐收農地變高級商業區的暴利。即使是欠缺官商勾結管道的投資客,也吃定
政府在財團的挾持下絕不敢打房,反而會在政策上一直做多,因此不斷湧進。
財團法人國土規畫及不動產資訊中心指出,台灣房價所得比相對偏高的主要原因有:購屋
經濟成本偏低(特別是不動產稅賦、房貸利率與頭期款資金成本都偏低),投資客比重較
高,和台商大陸資金回流等。但是後面三個原因都不重要,因為它們都來自一個簡單的事
實:購屋經濟成本與風險偏低而報酬率偏高,使得國內既有資金與台商大陸回流資金不去
從事有益經濟發展的投資,而去從事已經泡沫化而無益於經濟發展的房地產炒作。
因此,要解決不合理房價,只需要讓房地產投資的成本、獲利與風險合理化即可。台灣的
地價稅是日本的四十分之一,美國的十分之一,大有提升的空間;而房貸利率與頭期款資
金成本都是中央銀行可以影響的,因此政府有很多工具可以讓房地產投資成本合理化,同
時又可充裕國庫。此外,土地增值稅若以實價課徵,可以回收不勞而獲的利得來充裕國庫
,又可以引導房價合理化,一舉兩得。要將風險合理化在實務上最難,因為財團獲取政府
資訊的能力一定較強,但是只要民眾認真監督政府建設的合理性與必要性,還是可以明顯
改善房地產投資風險的合理性。
政府有龐大的權力可以導正市場,但是政府也可以用這權力扭曲市場,創造不勞而獲的暴
利。除非民眾普遍地積極督促媒體善盡監督之責,並以選票制裁官商勾結,否則總會有財
團受不了這誘惑而去綁架政府。民主政治其實就是財團與選民之間不休止的角力:財團贏
的時候全民當屋奴,選民贏的時候才有公平正義可言。公義與民主不是免費的午餐!
3.心得或感想:
不買房就不會被不合理的房價綁架
人生還有許多比背房貸更有意義的事
(請勿轉載非新聞網站之新聞,否則視為該網站廣告處理)
作者: HolyBugTw (HolyBug)   2013-01-18 15:01:00
什麼幫兇...是元兇...
作者: Tassadar250 (我看算了)   2013-01-18 15:05:00
唉...該怎麼辦...
作者: p72910 (總是有刁民想害朕)   2013-01-18 15:11:00
我奉勸你們看空的還是舉手投降吧 買進相對合理又有未來性的
作者: HolyBugTw (HolyBug)   2013-01-18 15:12:00
房價已經泡沫到不能破了...誰戳破誰就不用選了...
作者: HolyBugTw (HolyBug)   2013-01-18 15:15:00
看看李朝枝...
作者: p72910 (總是有刁民想害朕)   2013-01-18 15:17:00
泡泡被戳破之後才有泡沫吧 你們有見過泡沫紅茶的樣子嗎
作者: wellkom (wellkom)   2013-01-18 15:17:00
彭先生搞不清楚狀況,根本就是主謀
作者: landagent (帥過頭)   2013-01-18 15:27:00
元凶是誰
作者: HolyBugTw (HolyBug)   2013-01-18 15:29:00
泡泡多到和泡沫一樣= =a?一顆不破又來一顆啊~
作者: landagent (帥過頭)   2013-01-18 15:30:00
房地產沒有合理不合理,就放給市場去跑吧台灣人及大陸人的外匯存底及自住的比率跟歐美不一樣
作者: HolyBugTw (HolyBug)   2013-01-18 15:31:00
台北->竹科->新北->高雄->航空城,一泡未破,一泡又起
作者: pilgrim (活下去.....)   2013-01-18 15:31:00
該怎麼解我已經不知道,但房價合不合理最重要的解答就是
作者: HolyBugTw (HolyBug)   2013-01-18 15:32:00
沒有不合理,只有買不起。要是起跌就會有人收購承接了
作者: pilgrim (活下去.....)   2013-01-18 15:33:00
房價所得比啊,我似乎還沒見到上頭有人願意正面談這個話題
作者: p72910 (總是有刁民想害朕)   2013-01-18 15:34:00
我的看法是以長期打底的價格去感覺所謂的"合理"帶
作者: pilgrim (活下去.....)   2013-01-18 15:35:00
我覺得很多人都忘了房子的本質是甚麼,這不是股票或黃金啊
作者: ZMittermeyer (我不是善良老百姓)   2013-01-18 15:38:00
統計平均的數字誤謬吧 年收50萬要買3000萬的房子
作者: ZMittermeyer (我不是善良老百姓)   2013-01-18 15:39:00
西部還是很多買得起的地方
作者: yrrh   2013-01-18 16:00:00
很多人的人生目的就只有買房,買完房就不知道要幹麻了所以房價會衝高,其實大家都推了一把
作者: yrrh   2013-01-18 16:02:00
不過這個現象已經到了尾聲,就看現在誰是最後接手的傻子
作者: tom6724 (tom)   2013-01-18 16:37:00
推人生有比背房貸更值得的事
作者: ZMittermeyer (我不是善良老百姓)   2013-01-18 16:44:00
敢問更值得的事是付房租嗎
作者: roors (輕熟男)   2013-01-18 16:53:00
我比較想了解調查公司的報告在哪?不能一直引用,但沒原文..
作者: roors (輕熟男)   2013-01-18 16:55:00
畢竟,換個角度想,香港大公司我比較有印象就長江實業,其他
作者: roors (輕熟男)   2013-01-18 16:57:00
都是金融業,都是外商,所得更畸形,但是房價所得比低於北市
作者: roors (輕熟男)   2013-01-18 16:58:00
這中間的邏輯似乎有點看不懂。我不看跌也不看漲......
作者: roors (輕熟男)   2013-01-18 16:59:00
只是對於內容提出些疑問。
作者: HolyBugTw (HolyBug)   2013-01-18 17:02:00
更值得是多學些東西,看些風景,體會不同人文的生活
作者: HolyBugTw (HolyBug)   2013-01-18 17:03:00
不缺錢的話,反而不會想住在台灣,會四處雲遊吧
作者: Lazi (Under The Bridge)   2013-01-18 17:05:00
樓上上 香港十大富豪有七個搞房地產 你只知道長江是因為
作者: Lazi (Under The Bridge)   2013-01-18 17:06:00
李先是首富 郭家新鴻基等地產商有幾個也都分居亞洲前十富幾乎也都是全球有華人的地方他們都炒
作者: Lazi (Under The Bridge)   2013-01-18 17:08:00
其中長江跟恆基兆業在北美華人區建案比很多當地建商都多
作者: dans (Go for the eye)   2013-01-18 17:10:00
這種錯誤一堆的東西就別看了 批都懶得批了 -_-
作者: dans (Go for the eye)   2013-01-18 17:12:00
彭明輝就走朱學恆、莊孟翰的喊燒路線 靠google在評論的
作者: dans (Go for the eye)   2013-01-18 17:13:00
房價所得比5.1叫極端負擔不起....?草莓族也沒這麼可憐....引資料前也先看看資料本身有沒有問題吧
作者: Lazi (Under The Bridge)   2013-01-18 17:14:00
樓上 姑且不論價格切分的問題 在北美房價所得比低於5的地方其實還不少 主要超過5的都是華人佔比高的城市
作者: Lazi (Under The Bridge)   2013-01-18 17:15:00
溫哥華跟多倫多兩城我相信應該跟Ottawa差不多
作者: dans (Go for the eye)   2013-01-18 17:16:00
都市的pattern差那麼多 你敢拿來比我可不敢
作者: dans (Go for the eye)   2013-01-18 17:17:00
需不需要我告訴你其實台灣跟Ottawa的房價所得比也差不多?而且是用這篇的數據就可以算的喔
作者: Lazi (Under The Bridge)   2013-01-18 17:17:00
洗耳恭聽您說的都市Pattern差別為何 小弟不巧兩邊都住過數年
作者: Lazi (Under The Bridge)   2013-01-18 17:18:00
想聽聽前輩的意見看看是否我觀念有誤
作者: dans (Go for the eye)   2013-01-18 17:19:00
台灣的都市發展走向住商混合相鄰 生活機能較聚集美國都市比較大公路主義 不少城市有嚴重的都市擴張問題
作者: Lazi (Under The Bridge)   2013-01-18 17:20:00
你說的住商混合區現在北美很多大都市都是這樣 純住幾乎都在
作者: dans (Go for the eye)   2013-01-18 17:20:00
台灣的都市混合模式也是國外滿注意的一塊 也有主張該學習的
作者: Lazi (Under The Bridge)   2013-01-18 17:21:00
比較郊區的地方 我們自己家買過住過的東岸西岸共四個大城居住環境都跟台灣的模式差不多 只是規劃更好
作者: Lazi (Under The Bridge)   2013-01-18 17:22:00
而這樣的住商案近二十年前北美就有城市在開發 主要商業大城
作者: Lazi (Under The Bridge)   2013-01-18 17:23:00
都有 經過您的解說我還是不了解Pattern差那麼多是有多多還麻煩您詳細一點賜教
作者: laechan (揮淚斬馬雲)   2013-01-18 17:25:00
個人觀感: 以後「超高房價」會跌, 但是1000萬以下的別想了
作者: dans (Go for the eye)   2013-01-18 17:25:00
你寫幾個樣板城市 我查看看有沒有資料吧
作者: ceca (生活藝術大師 ￾ N)   2013-01-18 17:25:00
超高房價不會跌,800萬以下很難講..
作者: Lazi (Under The Bridge)   2013-01-18 17:26:00
溫哥華 多倫多 NYC 還有親戚住雪梨跟墨爾本您說的發展Pattern 如有需要進一步討論 不用辛苦找資料
作者: Lazi (Under The Bridge)   2013-01-18 17:27:00
小弟大可把近十年來我們住家周圍的照片跟您面對面翻閱比對
作者: Lazi (Under The Bridge)   2013-01-18 17:28:00
看房租房買房搬家 也經歷過不少次 居住環境我應該還算略懂
作者: Lazi (Under The Bridge)   2013-01-18 17:30:00
另外您提到的: 需不需要我告訴你其實台灣跟Ottawa的房價所得比也差不多?, 這點可能不需要您提供 我有三個朋友在Remax
作者: Lazi (Under The Bridge)   2013-01-18 17:31:00
Ottawa是加拿大首都 何不拿台灣首都台北市來比?同樣三房30坪型您找1000sq ft 價格帶合不合理一目了然
作者: Lazi (Under The Bridge)   2013-01-18 17:32:00
還不論平均收入的差距喔 人家打工最低底薪都有300NTD/HR lol
作者: dans (Go for the eye)   2013-01-18 17:35:00
美國每個州每個城市規定都不同 查資料需要點時間...
作者: dans (Go for the eye)   2013-01-18 17:36:00
http://tinyurl.com/a9366f2 你就看看人家的比較吧Coastal Cities and State like Ohio、Cleveland都是有名的
作者: dans (Go for the eye)   2013-01-18 17:37:00
Non-seperated Zoning model 我也清楚更精細的資料我短時間一定拿不出來
作者: dans (Go for the eye)   2013-01-18 17:38:00
Ottawa面積4700平方公里 雙北市加起來是4900
作者: dans (Go for the eye)   2013-01-18 17:39:00
你一邊拿台北市 那另一邊要不要從Otawwa只挖900m2出來比?
作者: dans (Go for the eye)   2013-01-18 17:40:00
更正:雙北市只有2900m2
作者: dans (Go for the eye)   2013-01-18 17:41:00
比房價所得比可以這樣亂挖來比 那我能不能挖香港天匯出來比?
作者: dans (Go for the eye)   2013-01-18 17:42:00
更別提我不知道這些跨國統計資料是拿誰的
作者: ryanwen (FAST CAR)   2013-01-18 17:42:00
不管啦..台灣有台灣的玩法..就是玩不爆..怕了吧
作者: dans (Go for the eye)   2013-01-18 17:43:00
我看過不少台灣講國外案例資料拿錯的正式報告跟我說國外統計人員都很好很強大跨國比較都能正確我可不信
作者: dans (Go for the eye)   2013-01-18 17:46:00
就來講Numbeo 一般台北市均價會估坪價57 Numbeo上記得是100
作者: dans (Go for the eye)   2013-01-18 17:47:00
wtf.....我都不知道台北市有這麼多小套房和豪宅力壓群房
作者: dans (Go for the eye)   2013-01-18 17:49:00
唉抱歉 pdf第八頁有簡易的表格可以參考 <(_ _)>
作者: dans (Go for the eye)   2013-01-18 17:55:00
另外更正Ottawa面積2770 雙北市29x0
作者: Lazi (Under The Bridge)   2013-01-18 17:57:00
北美單價沒有公設 這是為什麼你看台灣均價估高的原因
作者: Lazi (Under The Bridge)   2013-01-18 18:06:00
另外 我可以提更偏激的例子給您 我們把溫哥華(加拿大房價最高
作者: Lazi (Under The Bridge)   2013-01-18 18:07:00
最精華的市中心面積115km2的價格抓出來 都不會比台北市高btw, 我記得去年CRA有出資料 人家新鮮人平均薪水是13x萬台幣
作者: newstarisme (Say it's forever)   2013-01-18 18:44:00
政府本來就是始作俑者 還有人笨笨的在怪仲介
作者: ru04hj4 (純樸鄉下人II)   2013-01-18 19:37:00
重點是房子一直漲可以漲到哪時候40幫70買 70能幫後代買?
作者: turkey0315 (快死人....)   2013-01-18 20:22:00
這早就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還需要他說嗎???
作者: turkey0315 (快死人....)   2013-01-18 20:23:00
至於房價想靠政府幫忙~根本就是請鬼拿藥單...
作者: Leika (裁作短歌行)   2013-01-19 15:18:00
看到標題就知道該推了 不僅是幫兇 根本就是主謀吧
作者: Kobe5210 (旅程)   2013-01-19 16:14:00
蛋頭學者一個..
作者: pppeeeppp (pep)   2013-01-21 13:55:00
政府是始作俑者+1 但政府是人民選的 人民才是真正可惡的
作者: pppeeeppp (pep)   2013-01-21 13:56:00
人民自己都願意吞下去 那就繼續吧...關於選舉 媒體 政治 勞工權益 居住等等重大議題
作者: pppeeeppp (pep)   2013-01-21 13:57:00
人民本來就該有所作為 自甘墮落被人操控 是要怪誰?
作者: blurry (今生今世)   2013-04-20 23:11:00
已收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