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來個淺見,請盡量指教囉。
從臺灣整體來看,由於高雄的大港功能,能將臺灣在地理位置上的優勢發揮出來,
要是看衰高雄的未來,那麼連動的就是臺灣的未來也就很難看好,就其它四都
來說,雖然有各自的發展規劃,但就長遠性來說,都未如高雄優。
也就是雖然我個人原先反對那些交通建設的立場,就有所反轉了,就城市發展來
說,交通建設若能有遠見走在前面是比較好的,君不見高雄較其它都市較為
方正寬廣的棋盤式道路規劃,就從日據時代受益到現在。因此
鐵路地下化、輕軌、捷運等,雖然可能中短期內還覺得不那麼貼近民眾,但
小弟的觀察是很多在地人也漸漸在改變自己的交通模式,當然這也歸功於配套
的公共腳踏車系統。交通建設本來就有引領城市發展的功能,而且這些是高雄
未來發展成自由轉口貿易大港所必然的配備之一。
但就私心來說,我是覺得高雄在相對應的人力資源養成上必未配合上,高雄在
轉型,也要協助在地人力做轉型與培育,要不然到時候進來也都是外來人口,但
在地的就業狀況難有改善,有容易有所衝突。
簡言之,硬體實力在發展中,軟體實力也要跟上。
所以高雄房價來說,我也是長期看漲的,不過目前是漲得有點太快,中古屋
方面有點漫天喊價,尤其與新成屋的價差越縮越近,一方面墊高新屋的價格
一方面造成有行無市,版上實務界的大大多,不知有沒有小弟一樣感受到
入春以來高雄的房市好像未若去年熱,也可能是去年太熱,但小弟的看法是
吹成泡泡了,一些外縣市的親朋本來托我看屋要下手的,現在就紛紛縮手。
年前脫手的都賺飽飽,但近幾個月,看得多賣出的少很多。
結論是或許今年這個小泡泡會破吧,畢竟人力資源沒接上以前,就業與薪資
狀況難有改善,外來人口目前在硬體建設完備前也不會那麼大量進來,但現
在就漲成這樣,試想就算未來進場的人力薪資月薪五萬,如何在維持家庭
之餘去供一坪20萬以上的房子?而現在高雄市區的中古行情都已經墊高在
15萬以上了,新屋也都在22萬之譜,三年後脫手要怎麼賣呢?
人還沒進來,房價已經墊高,人進來後,買不起誰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