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觀點-打壓房價≠解決居住問題

作者: mobile028 (輕鬆小品:))   2015-06-16 11:43:37
(請勿轉載非新聞網站之新聞,否則視為廣告處理,內文須包含新聞作者及日期)
內文:
觀點-打壓房價≠解決居住問題
作者: 蔡惠芳 | 中時電子報 – 2015年6月16日 上午5:50.
工商時報【蔡惠芳】
喊了好多年的居住正義,現在,居住到底正義了沒?
用財稅方式重手打擊投機客、讓房價不再暴漲;開出大量興建社會住宅的選舉支票,
是否就代表政府認真落實居住正義?
蓋了合宜住宅、社會住宅,就是落實居住正義的萬靈丹嗎?
其實,居住正義的核心目標,應該是要解決民眾住的問題,
而不是把所有目光集中在房價問題。
弔詭的是,台灣多年來把打壓房價與居住正義畫上等號,
老在房價應該跌幾成的數字上糾纏,正是居住正義始終沒有具體進展的癥結所在。
台灣民眾面臨的,除了高房價,還有廣大租屋族正面臨「買不起」、「租不到」,
甚至「租不起」、或租屋沒保障的「居住不正義」。
政府的角色與責任,應該解決居住問題,而非僅是處理財產權問題。
內政部去年喊出10年10萬戶社會住宅的口號,來安撫怒吼的「巢運」。
其中,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要達成成長5倍的目標、到3萬4千戶。
不過,就算是成長5倍到3萬4千戶,也只佔總體住宅存量的0.4%,距離期待值5%,
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兌現照顧弱勢的選舉支票。
回歸現實面,政府要如何推動才不致於淪為選舉支票?
若沒有考量過未來台灣的少子化趨勢,繼續大量興建社會住宅,
是否可能錯置土地資源而埋下惡果?
首先,政府應運用財稅手段,再增編預算逐年增加租金補貼名額,
如此,採取雙管齊下,社會住宅才有落實的可能。
其次,新建社會住宅緩不濟急,因此落實社會住宅應有完整的配套,
例如擴大政府閒置老舊房舍、民間空餘屋,將其納入租屋市場,
並透過輔導專業住宅租賃法人的平台,把閒置公有或民間房舍,
當作社會住宅來源之一,趁機健全國內租屋市場。
如此,總比政府徵收土地、發包、興建再自行管理有效率。
中長期來說,政府應均衡城鄉發展、區域平衡,疏緩台北都會區住房需求,
則居住正義大概就成功大半了。誠心期待政府落實居住正義,保障弱勢權益,
這才是台灣邁向先進國家應有的作為。
連結:
http://
tw.news.yahoo.com/觀點-打壓房價-解決居住問題-215006405
作者: het97306 (a i b t)   2015-06-16 17:50:00
要反過來看,無法解決居住問題,只好打房讓大家不要產生生理問題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