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商買工業地無非是因為便宜~
現在住宅用地貴姍姍 買台北市土地 到時候銷售隨便就開個3位數起跳~
對建商來說成本高 對消費者來說 購屋門檻也高 所以才會有工業宅的狀況~
現在坦白說工業地已經沒有那麼大的需求~
所以工業地轉為住宅用地 以實務來說非常好 畢竟有用到才算有用~
但工業地本來取得就便宜 現在直接讓你轉住宅地 會有圖利建商的問題~
所以建商可以透過"捐地"或者"捐款"來申請地目變更~
像樹林的"SUPER系列" 就是透過捐地給政府 所以換得一部分的住宅面積~
但是申請曠日廢時 而且對建商來說 不管捐地或捐錢 成本提高就是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所以真正轉換地目成功的例子並不多~
而政府也知道建商要搞什麼花樣~
要買工業地來銷售 就規定室內面積要150M2 也就是約45坪以上~
工業地做"廠辦"來說是正常 所以室內面積我要求45坪以上 很合理吧~
加上現在的公設都是30%起跳 這樣灌上去 基本上就要64坪了~
所以新的工業地 基本上都是大坪數來銷售~
已經找不到那種小坪數 單價又低的工業宅了~
但是以現在氛圍來說 低單低總+高單低總>高單高總+低單高總~
所以就算台北市工業地 單價便宜 但是因為坪數大 總價還是相當高~
所以銷量一樣不太好~
以上是小弟的淺見
※ 引述《bandongo (簡單愛)》之銘言:
: 43
: 問一下 是全世界都會這樣嗎
: 還是台灣才會這樣
: 買個房子 桃園一堆乙工 甲工
: 也不會特地跟你講
: 不然就是標的小小的 讓你沒注意
: 賣方只會說 去登記自用住宅 水電費就跟一般住宅一樣啦
: 問很多人也說沒差別 只會用公司裡面也可以住人啊 這種說法
: 久了大家可以去申請 變住宅區 政府不會拆啦 balabala
: 那為何當初不通通都是住宅用地來賣就好
: 要走這種模糊地帶
: 到底是政府問題還是建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