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仲仲
此篇文長慎入=口=
版上最近一直在聊所謂的「自住買貴到底有沒有差?」
以一個幾乎是純買方經紀人的角度跟你說:
自住買貴當然有差啊!!!!!
大家都是辛苦賺錢,又不是錢太多多到可以拿來撒,買貴當然有差阿!!!
可是問題是
甚麼叫做買貴?
貴與便宜是相對的,你可能用時間去比較、可能用條件去比較、可能用地點去比較。
例如我近期幫版友買到一間1150的四房+車位
該社區同坪數在102年最高最高曾經有一筆1300萬(信義成交、非假合約)
你可以說:水喔~overshot幫我買便宜了。
但如果用這個價格去跟相距約五公里處的擴大重劃區比,一樣坪數屋齡更新,大概只要
1000萬不用。
你可以說:乾~overshot給我買貴了。
同社區在我成交前幾個月有成交一間坪數小一點1080,也是信義成交,但是臨路+低樓層+
路衝+壁刀+屋況差。
晚上睡覺一台車子開過去車燈會照進你家。
1080是賣到沒人出價,最後鄰居覺得沒差,透過我們談下來的價格。
但1150這一間屋況佳高樓層面公園看山景無遮蔽,買的時候同時有另一組在後補等著我們
談崩要接手。
即便條件不同,但你也可以說:乾~overshot給我買貴了。
我想說的是
買貴或買便宜的定義很多
但對於自住客來說,後兩者(房子條件、地點條件)是需求取向、能不能接受的問題。
可以接受就可以,不能接受就是買或不買,也不是價格貴或便宜的問題了。
但對於用時間來判斷是買貴還是買便宜,不過是馬後炮而已。
所以上述這些在我的定義裡我都不覺得算是買貴
對我來說,作為一個幾乎純買方經紀人的角度
買貴只有一個定義:
「屋主內心1000萬其實就會賣了,我卻幫你買到1000萬以上。」
這才叫做買貴,是買方經紀人的失職。
阿~當然,補充一下,這是買方經紀人該有的心態
如果是開發,作為屋主的經紀人,視角當然是買方能力上限是多少,我就拉到多少。
所以在成交一個物件的時候,開發和銷售通常是一種既對立又合作的角度,兩邊都必須顧
及自己客戶的滿意度、又必須搓合價格
不過這就是技術面與信任感的問題了,我們這邊姑且先不提~
回到所謂的自住買貴
通篇看下來,我發現大家聚焦的點都是用時間來判斷是不是買貴。
恕我直言:這這對自住客來說還蠻沒意義的。
除非你是先知,知道明年或後年的這個時間點,有一間你喜歡而且更便宜的房子要賣,並
且自己的狀況到那時候再買也無關痛癢。
只有上述的狀況之下,用時間點來判斷自住客是買貴還是買便宜才有意義。
我很喜歡版上說的一句話:「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
我自己也都跟客戶說:
「如果租屋可以讓你享受到人生的快樂、也覺得超值,那你不一定要買房子。」
「你的一切決策都是為了追求幸福與快樂,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是得到快樂的其中一種途
徑而已,不是絕對。」
「沒有人規定你買房子才會快樂,別管甚麼有土斯有財,買房子不是人生目的,沒有人規
定你這輩子非買一間房子不可。」
如果我客戶認定,2017年會是主跌段,或是房市從現在開始會走跌20年。
那我會說:
「你可以2017過完再開始找房,或是2037年再開始來看房子。」
「如果真的不需要買房子,那就別買。
看房子很辛苦的,上班很累,休假不能賴在家裡休息或陪家人、還得出來跟房仲看房子,
真的沒必要。」
價值觀是很深根地固的,我從來沒想過要改變客戶的價值觀,我只能把自己的價值觀跟他
們分享。
我來分享一下我所謂「自住沒差」的價值觀好了
自住沒差是有條件性的:
1.你認為需要一間房子。
2.一個核心家庭只需要一間房子。
3.在上述的狀況下,房子不是金融商品,買賣的時間點跟股票不同,不是全然依據現在價
格高或價格低來決定的。
4.買房子有所謂的條件和門檻,還有自知之明。
(參見拙作-首購族必修:https://goo.gl/GdtTFW )
5.任何情況下,應該下手的房子都是符合自己未來負擔的。
(例如你薪資能負擔的房價就是1000萬,現在有人賠錢急售,成交價低於社區行情200萬,
但總價要1200萬,信貸買嗎?別喔!)
在上述的條件之下,大環境的時間價值對你來說是沒影響的。
就像以我自己來說,我才剛買一間房子(參見:https://goo.gl/RciumV )
買的原因是因為我現在租屋、居住品質差、我想要有個廚房煮飯、在客廳釘TRX邊看電視
邊練,以後想收養一隻貓或狗~
買的房子的價位是我審慎評估過、以業務非固定薪、評估每個月我一定能拿出多少來還、
還有多少可以過活、能存多少錢。
成交價在時價登陸的中間值,沒有特別便宜、絕對不是投資價。
但是格局我喜歡、採光通風環境條件我ok,預算我能負擔,所以我買了。
即便房價跌對我來說也沒差,為什麼?
1.貸款依然在我能力負擔內,我依然使用這間房子、居住品質不會因為房價下跌而有所改
變。
2.當未來某天我要賣掉,也是因為需求而換大,我可能賣便宜賠了,但我買也是買便宜,
沒事兒沒事兒~
你說升息。
我現在拿到的利率是1.65一段式,貸快500萬算500好了。
30年每月本利攤還是1.76萬
升息假設真的經濟大躍進回到之前2%好了,每月攤還變成1.84萬,多了880元負擔,還行
!!
你可以把房價想像成一片大海
當你買了房子,你就乘上了船,大局勢影響房價上漲,海面上全部船的水位都跟著漲了
小船要換大船、還好先乘上了小船,不會因為還在岸邊看著大船在高水位上不了船。
如果房價跌了呢?
那其實也沒差,你之所以要賣船的原因就是因為要換船
你的小船水位低點、好像賠錢了。但你要換的大船也在一樣低的水位啊~
而且乘著小船的這些年頭,你享受到海風、享受著人生,因為這艘船而讓生活幸福,那就
夠本了。
你真的買了一間適合你的房子,無論是環境還是格局還是價位,那真的就無論甚麼時間點
買都沒差
除非你現在就是爆預算買下去,未來負荷不了必須賣,那房價漲被你賽到,房價跌當然就
是賠錢。
如果你擔現在的工作在未來會不保、人生會出意外諸如車禍無法工作、家庭失和導致非賣
不可.......那說真的還是別買了吧!!
買了房子後整天擔心東擔心西,房子變成憂慮或不值得的壓力的話,那一點都稱不上幸福
,認真建議不要買。
結論!!
自住買貴有差,但所謂的買貴不是你過了一段時間去馬後炮,而是不做功課、或找到根本
不為你著想的經紀人,帶你糊裡糊塗的亂買一通。
但是自住買房沒差,這真的不是騙術,或是安慰誰誰誰的話術
這是一種需求取向
因為某種需求而必須買房子、或想要買房子,且想買的動機大於必須背負未來房價下跌的
風險,所以買了。
有些人希望買間房子,但是只是一個夢想,而非必須,所以願意承擔房價上漲的風險慢慢
等,我覺得這也無妨。
(參見:https://goo.gl/qCrqJi )
(之所以叫做風險,就是因為未來發生的事情沒人敢說絕對,所以有機率就有風險。)
每個人都是為了自己的幸福而努力
沒有說非買不可或非賣不可
再重申一次
只要你買的房子確確實實在你的預算內、符合你的需求、能解決你的問題,這就沒差。
因為未來漲跌不知道,即便你堅信會跌,綜合人口紅利、社會宅、社會經濟、美國升息等
等說跌定了
你還是不敢肯定什麼時候會跌到多少
而且為了等那不知道等多久、多少才是理想的跌幅,沒解決當下的問題,付出時間或生活
衍生的不開心成本
不一定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