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eca (生活藝術大師 N)》之銘言:
: 我以前講過,買房看的是"資產排行"比率.
: 例如這個都市,買房需要資產前30%的人才買得起.
: 或這種產品(例如透天)是前30%的人才買得起.
: 這時候你40%的人,無論局面政策還是甚麼鬼怎樣改變,妳都是買不起的那一群.
: 對喔,請注意,這邊看的是"資產",不是薪資.
: 為啥??....
: 因為薪資調漲太慢,物價通膨太低...造成家族和老人累積的財富太龐大.
: 龐大到薪資完全追不上人家幾十年或上百年的資產累積.
: 所以...看的是資產,除了高薪族,一般普通人的薪資,已經脫離了"競爭力"的指數.
: 並且隨著有錢人繼續累積財富,薪資想要成為你競爭力的門檻也隨之越來越高.
: 人家3x歲,老爸就給他一億去開槓桿買一堆房子.
: 請問你年薪60萬資產200萬你怎樣跟他搶房子買?
長時間看ceca大文章蠻多心得,這篇的主要論調沒錯
但是薪資調漲太慢跟不上通膨才是痛苦的來源
ceca大把通膨跟薪資調漲混為一談了,通膨其實還是會造成資產價格膨脹
假設十年前鈔票總額2兆/房子1000萬棟 => 現在鈔票總額5兆/房子1500萬棟
印鈔速度>房子供給 => 房子價格膨脹
舉例來說有社會階級流動的情況是:
薪資調漲(8%) / 由薪資造成的資產&物價通膨(5%) => 認真工作有機會超過印鈔速度
薪資調漲(2%) / 由炒作造成的資產&物價通膨(5%) => 認真工作不如錢滾錢.回家洗洗睡
而錢滾錢的速度大致上就跟ceca大長期的論調差不多
買A房.貸款&租屋養房貸 => 用A房貸養B房租屋 => C.D.E.F......
這種做法最大的問題在於"利率"
只要利率一調升,因為租屋房租不會跟著利率調漲,利息增加玩太大就會斷鍊
目前台灣整體勞動力剛開始下滑,有日本的前車之鑑,央行升息腳步應該不太快,
至於房價痛苦指數如何減緩,看起來的基調應該是帶動薪資調漲往上追趕
過去十年由於勞動力持續增加,加上2008大蕭條,打爛了薪資市場
(工作減少 + 勞動力多 => 老闆可以用少少錢雇用最好最奴的勞工)
而目前勞動力下滑的情況,順手推舟應該可以帶動工資上漲
(勞動力減少 => 老闆需要較多的錢才能找到勞工)
稍微有點感覺的老闆應該都要注意到這個情況,這幾年畢業生越來越少難雇用到新人,
這幾年要鼓勵勞工換工作談加薪,才能帶動薪資上漲的正向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