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兩週跟某位友人一起吃飯。以前這位友人的工作很穩定,但薪水只有3萬多不是很夠
用,因為怕養不起車,之前有次發生車禍休養了幾個月對騎機車有很大的陰影但還是得忍
耐騎車上下班。
這次聯絡吃飯,朋友透露最近開始學開車打算買車而且已經在台北買了房,讓我嚇了一跳
。原來,朋友的阿姨多年前移民到泰國在那裏的事業發展賺了大錢,但沒有結婚和子女;
這位友人的阿姨最近生病去世了,因為小時候比較親近,就指定我朋友為繼承人。據朋友
透露,全額付清買房的錢只是佔這筆遺產的小部分。
這跟房版有何關係?因為蠻常有人丟一個月收入就問能不能或該花多少錢買房;
但對於買房與否,收入只是條件裡的一小部分;家庭支持、花費、工作穩定度和展望、伴
侶條件觀念等等都有影響。上面的實例是比較少見,但父母能夠支援一部分的情況卻是常
態,但也有的父母不能支援甚至是子女要給父母生活費。幫子女買房當然不能算是父母的
責任,但別人能幫你不能,現實上就是產生差別。這類的討論或許需要提供更多的相關條
件,認真想討論的人才比較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