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年輕人應該趁早買房

作者: Tosca (hi)   2018-08-01 10:14:32
※ 引述《xxxxxmay (5x天)》之銘言:
: 不買房
: 老了住哪裡?
其實老了可以租公宅啦 以後會一堆可以租
不過其實年輕人早點買房永遠是利多於弊
前提是買房"自住"
現在政府還幫你出一成貸款
那假設一個三十歲年輕人
貸九成 一千萬的房 只要自備一百萬
1.第一階段 繳貸款當房租
前三十年繳貸款
利率2% 每個月繳33000元左右
繳三十年還清貸款
2.第二階段 繳清貸款 以房養老
30年貸款繳完 30算年輕人變成60歲老年人
房子沒貸款了 逆抵押給銀行開始以房養老
假設房價30年來不跌不漲!!
當初一千萬買的房 三十來後還是值一千萬
以房養老可以貸款五成 等於抵押給銀行五百萬 銀行分20年每個月付錢給你
利率2% 每個月可以領25000左右
以房養老最大好處是房子仍然可以使用 你還是可以繼續住在你的房子
3.超過八十歲 請銀行法拍房子
還清銀行貸款後 剩下的錢歸你 繼續養老用
假設房價不漲不跌
房子已經50歲了 還是值一千萬
法拍價七折算700萬 五百萬還銀行 剩兩百萬給你
每個花兩萬 還可以撐8年左右
八年後 88歲 我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規畫了
台灣人平均壽命八十歲而已
這年齡過世 都可以送紅帖不是白帖了XD
4.以上講的前提都是要 房價不漲不跌
當然如果房價穩定上漲 這種規劃就賺更多
假設三十年漲一倍
當初一千萬買 三十年後變兩千萬 你就等於有一千萬可以房養老
每個月可以領五萬!!
那萬一真的來個居住正義的政府
把房價打到一半呢??
三十年前一千萬買的 三十年後只剩五百萬
抵押給銀行只能五成 250萬 月領一萬多 口連...
這就是為什麼 政府不能把房價打到谷底的原因
這跟以房養老的規劃是完全衝突的
作者: aimlin ( )   2018-08-01 10:19:00
推 正面思考
作者: Petrovsky (Never say never.)   2018-08-01 10:22:00
Oui.
作者: jameshito (柚子)   2018-08-01 10:23:00
原來以房養老是這樣規劃喔,受教了
作者: dream21504 (miyakosabos)   2018-08-01 10:25:00
☺ﴠ
作者: ganninian (喔喔)   2018-08-01 10:31:00
這篇沒基隆 失敗
作者: j42683 (blue84 )   2018-08-01 10:44:00
其實真的不要想太多 負擔得起就買
作者: sodaice (蘇打冰)   2018-08-01 10:54:00
房價不漲不跌的情況下 原來新屋/30年屋/50年屋價格一樣你的屋價一直都值1千萬 就已經暗含房價一值上漲的前提了
作者: batista1980 (生活要精采)   2018-08-01 10:59:00
30年後1000=>2000,算上折舊漲快4倍了吧…
作者: dragontwo (Be A Man !)   2018-08-01 11:06:00
對牛彈琴
作者: visa9527 (高級伴讀士官長)   2018-08-01 11:10:00
房價的重點一直是土地成本,土地價值才是關鍵買在雙北市區的大概到老都不用擔心......
作者: cchsiao (cchsiao)   2018-08-01 11:26:00
你都說自住了 買了以後房價是漲是跌都與我無關
作者: chair209   2018-08-01 11:42:00
怎麼會無關,看完文章好嗎XD
作者: nicejeffery (想放鬆心情~)   2018-08-01 11:52:00
中肯,30年以上的房子再老價格變動其實不大,政府的規劃就是有自住一屋不用擔心養老問題
作者: batista1980 (生活要精采)   2018-08-01 11:56:00
我比較好奇奇50年後 不漲不跌 購買力評價算回去當時1000萬房子到底會剩多少??然後你自己是醫生 我滿好奇你覺得50年後台灣的平均壽命會是幾歲?
作者: shooter555 (shooter)   2018-08-01 12:07:00
好奇樓上的一句話, 房價重點是土地成本, 若算投資角度那應該買地而不買房
作者: ccsu (傑克)   2018-08-01 12:10:00
問題是光買地,是要露營嗎
作者: nifocy (Nifoa)   2018-08-01 12:19:00
現在就一堆空房,也開始少子化,老了賣得掉?有辦法抵押?
作者: Petrovsky (Never say never.)   2018-08-01 12:27:00
少子化是假議題啦 XD年輕人滅絕了 還是有外勞、印度人、非洲人、外星人機器人 來台灣掃房 XD
作者: yowang77113 (又王)   2018-08-01 12:30:00
這意思就是房價穩上漲
作者: vvssinn (雪糕)   2018-08-01 13:08:00
觀念正確,只是以房養老的貸款只有大都市的銀行願意做,因為沒人知道20年後會怎樣。一般的房貸能貸是因為除了房子抵押還有屋主有賺錢能力,但以房養老除了抵押品就沒了,銀行其實承擔很大風險。
作者: amordelcor (heyheyhey)   2018-08-01 13:14:00
XD
作者: batista1980 (生活要精采)   2018-08-01 13:25:00
日本鄉下現在一堆老舊空屋變廢噓,這種是怎麼拿來抵押養老
作者: jwzkp (spermette)   2018-08-01 13:30:00
30年後的物價每個月領2萬5是可以幹麻?? 假設一堆錯的變數
作者: oopFoo (3d)   2018-08-01 13:31:00
重點是30年後房價。二十年前,會知道利率這麼低,薪水不漲嗎?現在負擔這麼高,買家遲疑是正常的。
作者: j29nchy8 (jason)   2018-08-01 13:44:00
至少確定少子化根本不是主要問題咩!它只是搭順風車、讓年輕人聽到有希望而已~~~一聽到少子化!大家覺得未來少子化後誰來買房?哈哈~不騙你騙誰XD!房地產終究一定會有人接手的!熱門地段自然會有人接的!別整天傻傻只想著等房跌到10~20年前水準啦!該醒了啦!身邊一堆人都等著買房,不過終究一直說應該還會再低一點、再低一點!再等一下下!熱門區域誰等你呢? 不然可以買遠點也行!偏偏就是有人不想.....唉.....
作者: gcshin (Anubis)   2018-08-01 13:48:00
那如果一開始只買得起40年的房子呢…?
作者: batista1980 (生活要精采)   2018-08-01 13:51:00
萬華以前也是台北的熱門區域南港以前鳥地方你叫人拿南港的房子換萬華的試試看
作者: amordelcor (heyheyhey)   2018-08-01 14:05:00
同屋齡的萬華比南港貴 不會有萬華人想換的
作者: chair209   2018-08-01 14:05:00
現在買老公寓不是就這樣嗎,房子殘值很低,買地送房
作者: batista1980 (生活要精采)   2018-08-01 14:14:00
南港那麼多新的不挑,學萬華挑古蹟......
作者: j29nchy8 (jason)   2018-08-01 14:16:00
區域間換房.....很有趣的思維....看來最多也只能這樣子的思維XD
作者: batista1980 (生活要精采)   2018-08-01 14:20:00
唉~ 都沒量多久了還整天說一堆人搶著接...人果然催眠別人之前,要先催眠自己看起來真的外勞非洲人外星人AI要輪流搶著來掃房了,再等就來不及了!!台灣哪個熱門區域沒房子在賣,來不及勒~
作者: guidf (葛格)   2018-08-01 14:48:00
我也是在想先牽戶籍一年 等公宅
作者: rockhart (Line)   2018-08-01 15:32:00
老了住養身村,租公宅誰照顧你?
作者: chair209   2018-08-01 16:11:00
一個月五萬應該住不起養生村喔
作者: amordelcor (heyheyhey)   2018-08-01 17:21:00
養生村應該很貴
作者: het97306 (a i b t)   2018-08-01 17:31:00
都不講貸款的這三十年付了多少利息,還有辦法講得嘴角泡泡
作者: Tosca (hi)   2018-08-01 17:41:00
不想付利息就去付租金阿 你高興想租一輩子也可以阿=.=全世界的人買房都是要貸款 日本德國都一樣 不然呢???房價打到讓你用年終獎金就買得起 這樣嗎? 現金付清不用利息
作者: archer1991 (傷官傷盡)   2018-08-01 18:40:00
最後也是一場空啊......
作者: realqq   2018-08-01 22:55:00
問題就是1000萬的房子租金都不用2萬才有買不如租的論點
作者: planta (小盆栽)   2018-08-01 23:05:00
所以地段仍是關鍵~高齡化買房順便存退休金~
作者: newstyle (人生不要有遺憾)   2018-08-02 16:20:00
產業會集中在熱門地段,所以熱門地段不會降就是這原因
作者: amigo0721 (可以1天無政府不能沒超商)   2018-08-03 09:49:00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