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各都市發展狀況時
營利事業所申報的財務統計可做為參考指標
其中毛利率與人均毛利
能反映出該都市的產業型態與規模
毛利率代表了企業還有多少空間能供給員工薪酬
越高代表地區有較高薪的工作
人均毛利則是反映了產業是否足夠供養整個地區
以下針對房版上較為關注的城市進行比較:
105年
地區 毛利率 人均毛利(萬元/人)
台北市 13.54% 142.9
新北市 12.57% 26.5
桃園市 14.40% 26.8
新竹縣 21.73% 47.9
新竹市 26.71% 185.3
台中市 21.47% 25.3
台南市 17.91% 17.7
高雄市 14.31% 23.4
從以上的資料可以發現
台北市的產業規模是一般直轄市的5倍以上
因此能同時供養新北與桃園
形成一個北北桃共榮圈
新竹市與縣自成一圈 高薪且高產業規模
台中則是有著較高的毛利率 反映到薪水上
以上 北北桃 竹 中
三個區域對表現平平的台南高雄產生磁吸
產業轉型的緩不濟急反映在薪水差異
使人口外移成為十幾年來的窠臼
若觀察107年1~9月的人口遷移
可觀察到人口流向是台北=>新北 (1.1萬人)
新北=>桃園 (7.6千人)
台北=>桃園 (4.5千人)
同一個共榮圈的人口
由高房價轉移到低房價區域
因此桃園整體的人口成長十分驚人
全台幾乎沒有任何一個縣市能抵擋
連績優股台中 竹縣市也不例外
此外 台中的部分 高毛利貢獻的高薪
使台中對北中南發揮了蠻平均的磁吸
讓高雄黃金交叉後永遠看不到車尾燈
新竹地區由於產業門檻較高
難以達到類似桃園的爆發性成長
人口成長來源還是以每年畢業的
5000電資碩士+約10000的電資學士為主
(主要到新竹 剩下由內科/南軟/中科/南科 分配)
從觀察產業特性到人口遷移的關係
要扭轉高雄的人口外移只能靠產業的轉型
多引進高毛利的產業 (台積被台南搶走QQ)
並導入更多批發零售業提升毛利規模 (學習台北)
若只是持續建置軌道 人口北漂外移怕是難以根治的
在人口減少、稅基降低、負債高的狀況下
財務將難以回天
Ceca大從2013前就開始對高雄的發展有許多士氣提振文章
但看這些時日的發展
還需要再有大破大立的政策幫助才行
資料來源: 105年各縣市營利事業申報
內政部人口遷移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