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葛林斯潘放水利率、柏南克大舉QE、現在這波無限QE,美國看來要繼續維穩而拒絕景
氣循環了(讓該跌價的不跌價、該破產的不破產、該失業的不失業,代價是少了景氣循環後
破壞性創新帶來的高度成長可能);台灣呢,為了要盯緊美元維持出口競爭力,也都只有跟
進的份。
通貨浮濫,讓有限資產(從土地、黃金到普洱茶)飆升,讓這代人認為買房增值;但大家說的
買房保值,其實只是土地的增值,超過建物的貶值而已。台北蛋黃區新屋一坪百萬、新古屋
八十萬、中古屋六十萬,說明建物貶值不輸車子,扣掉土地價值,建物每年貶值3%不為過。
超過五十年的老屋不會爆炸,但維護上就跟老車一樣越來
越棘手。
買房就是個投資+消費的抉擇,投資的是土地,消費的是建物,沒有優劣對錯。買在淡水小
坪頂三炷香頂樓的土豪,看上的不是土地持分,死守士林兩層樓透天厝的田僑仔,看上的不
是建商推銷都更的舒適耐震大樓。
對想買房的市井小民來說,重點是了解自己擁有甚麼、想要甚麼,套句月光族常說的:把錢
變成自己想要的東西。同樣價錢,買在蛋白區管理良好的二十層大樓,跟買在蛋黃區土地持
分大的公寓,後者的長期價值固然較被看好,但市場機制最終會決定人們投資+消費的比例
。
結論:
一、建商能以史無前例的低利借款、圈地蓋房,是這時代食物鏈最上層。
二、市井小民買房既然一定包括建物,總價值就一定無法跟上土地增值。
三、但房產仍會歲月靜好,是因為外頭依然瘋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