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討論最大的謬論
就是拿雙北看天下 然後拿台北市看天下
首先 一堆人拿台北市來算全球房價所得比
但台北市放在紐約.倫敦.東京.溫哥華.慕尼黑.北上廣
只是一個城市裡頭的「小區」ok?
上面這些國際都市cover的範圍
根本就是台北市+新北+桃園+基隆+一點點新竹這麼大
要不要先去算這些城市的房價加總起來的所得比再來吵?
所以才會有什麼東京最便宜的房子才300萬這種白癡記者標題
你去暖暖九份也一堆300萬 因為國際都市的範圍是很廣的
再來,我覺得最無言的就是「xx都市不吃不喝多少年」這種理論
排除乾爹們,請問到底誰會拿現金買房子啊?
幾乎98%的人都是貸款買房
應該探討的是「不吃不喝多少年存到頭期款」
「可負擔房貸佔家庭收入」的多少
還有 要討論房價
關係最大的就是「家庭」或「夫妻伴侶」的薪資加總
也就是這個房價所得比還要再除以二 才是真正的壓力
因為大部份買房都是家庭行為(抱歉排除單身)
所以為什麼竹北的房價根本不會跌一直漲?
新竹夫妻兩個都工程師 或是都雙薪家庭 起碼家庭所得就200-400萬
就算台灣一對夫妻伴侶平均3-7萬薪水 家戶所得就是80-200萬
這些家庭負擔1000-2000萬的房價就是剛好而已
如果你是菁英 買不起1000-2000萬
你是不是要好好檢討自己挑不到菁英的另一半啊?
最後 最無聊的拿現在的都市發展去看以前
台北市40年前精華區是西區 台北車站
台中市40年前精華區是中區 台中車站
當時的大安信義內湖南港 台中七期南屯 根本都沒有發展、沒有東西好嗎?
什麼叫做沒有發展?沒有捷運這樣懂嗎?
什麼叫做沒有東西?就是那邊全都是草 你連房子都買不到懂嗎?
你如果是那時候的菁英會去買?買個鬼啊
以前甚至忠孝東路只到國父紀念館 後面的永春後山埤都是草或是偏僻的爛房子
你是菁英你會去買?
有眼光的菁英 應該是現在去找台北、新北有潛力發展的區域
或是去看捷運要發展的路線 提早卡位
真正的菁英 會懂不是只靠薪水賺錢 要靠資產賺錢
這裡是房版 不是八卦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