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性信用管制 打房最快
學者:政府再不出手 供需失序就來不及了
更新時間: 2020/10/28 03:00
【陳筱惠/台中報導】游資多加上低利率,熱錢往不動產暴衝,帶動房市沸騰也推升房價,
引起各方關注,打不打房成為政府、業者、國民熱議話題,正處激情的不動產市場要如何降
溫成為難題。學者認為,目前房市過熱,最快的方式得靠選擇性信用管制先下藥;房市專家
則認為,稅制改革的影響既深遠且有效,才能遏止投資客炒作。
近期房地產買氣熱絡,炒作房價風潮興起,令不少民眾心生不滿,找房找了3年的38歲袁先
生抱怨,「存錢速度遠遠比不上房價飆漲的速度!」他更大力鼓吹「賣房要課重稅」的制度
,「我們受薪階級買1間房就是一輩子的事,也沒想過要轉手獲利,這才是真正的自住客。
」
有著買房夢的42歲汪小姐,月薪約5萬元,工作10幾年終於存到150萬元頭期款,豈料上周末
她去預售屋現場參觀樣品屋後,仍因房價比自己預算還高而不敢下手,並大嘆:「人生好難
,買房更難!一直聽到預售案熱銷,房子到底被誰買走了?就算低利時代適合買房,但每1
間的總價評估下來還是令人咋舌。」絕望的她打算持續維持租屋狀態,更偏激說:「我期待
房市泡沫化!」
效果不及房地合一稅
房市火熱也讓學者罵聲一片,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直言,「如果政府再不
出手,等到供需失序、房價狂飆,真的就來不及了。」而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
授張金鶚也痛批:「選擇性信用管制最快最有效」。
但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認為,選擇性信用管制對於房市的影響,仍不及2011年奢
侈稅與2016房地合一實價課稅的實施,皆針對投機性短期炒房制訂,尤其後者基於國內房屋
交易稅率計算基準偏低,直接以獲利所得課徵,且規定6年內買賣最高課徵45%的稅,在宣布
實施的前1年已造成房市買氣冷凍,當年實施後的建物買賣移轉量能,更僅剩24.5萬棟,創
下史上新低。
游資過多轉向不動產
有禾布可行銷公司副總經理黃亭凱則指出,2010年中央行推出第1波信用管制,一直到2016
年初,一共有3波,但實際來看,在交易稅率計算基準過低之下,壓抑不動產買氣的效果有
限,可觀察到房市價量在2010到2014年間仍呈現走升。不過幸運的是,因為當時在信用管制
下,意外沒有讓台灣房市隨著全球金融風暴走向泡沫,因此信用管制應仍有微幅抑制房市的
功能。
然而陳炳辰分析,近年的市場在適應了房地合一稅與實價登錄使房價透明化後,建物買賣移
轉棟數也逐步回溫,今年在疫情影響下,除有全球量化寬鬆環境,央行也大幅壓低利率,使
得市場游資過多,民眾找不到穩定投資標的的資金都轉向不動產,加上銀行的優惠房貸方案
助攻,終致房市再起熱潮。
https://i.imgur.com/0M4HG9P.jpg
https://bit.ly/3jGopaJ
心得:
中央銀行今(29)日公布9月17日理監事會議事錄摘要,數位理事關注國內房市發展,甚至
有理事呼籲央行應「超前部署」,提前採取行動。
央行指出,會中有理事認為,央行應密切觀察房市變動的趨勢,且最好在民眾對房價上漲預
期形成之前,即採取行動。一旦民眾對房價上漲預期形成已確立,則不論貸款成數(LTV)限
制或租稅政策都難以逆轉此趨勢。
有位理事則認為,目前房市發展情況尚未出現失控情形。另位理事則關注部分台商並非透過
資金匯回專法匯回資金,而是透過正常管道匯回,部分資金恐已進入房地產市場。
有位理事表示,政府房市政策應有全面性策略,除本行 LTV 政策之金融面措施,亦需搭配
財政部、內政部,以及其他部會,甚至是地方政府相關政策,方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