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房價被炒作的太高與否,衡量標準可以用房價所得比來檢視。台灣房價所得比在全
球名列前茅,而且還是用虛坪計算,如果改成實坪制的話就更可怕了。
當然房價背後意義代表的當然是精華區資源的缺乏與分配問題。我同意資本主意的邏輯是
要讓市場自由競爭,但其中關鍵的問題在於精華區之所以能夠成為精華區,很大部分是政
府政策、公共建設帶來的效益。舉例來說,大安區房價之所以貴,很大原因是得利於台大
和大安森林公園。既然這些公共建設並不是私人努力的結果,憑什麼房價上漲的資本利得
要讓那些地主或投資客獲益呢?民生主義裡說要課土地增值稅的道理在這裡。
把房產當成民生必需品,而上漲很取決於交通醫療等公共建設投資,那政府就有責任要用
政策手段來抑制房價。
政府的政策手段很多,稅制、信用管制等等暫且不論,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都市計畫,
透過引導產業發展、推動交通建設等等手段,來創造更多「精華區資源」的「供給」。
以台灣現在可以做的事情就是遷移政府機關、首都減壓,或是透過稅制優惠讓內科南軟往
南轉移(科學園區算是成功的例子),就業機會改變,隨之推動公共和交通建設,自然能
舒緩抑制雙北的房價問題。
另一個方法是參考日本的財團建設,詳細可以參考這篇文章:https://reurl.cc/N65Xjx
簡而言之,讓財團透過軌道建設、地產開發等手段,(幫政府、社會大眾)創造出更多的
精華區供給,自然就能夠讓房價維持在比較合理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