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itt (非主流,有何不可(M))》之銘言:
: 研究了房市,發現在民國75年以前,一般受薪階級要買台北市的房子,
: 只要不是太好的地段,大部分都加減能負擔,當時所得成長速度飛快,
: 十年左右付清房貸並不是件非常難的事
: 民國75年-94年房價大幅上漲,當然房價負擔加重,房價所得比比當時多一倍,
: 不過中高薪的專業人士還是可以不費太多力買台北市,受薪階級也能買新北,
: 只是買了房,已經很難十年清房貸,都要20年了
: 民國94年以後呢? 此時除非真的非常有錢,否則台北市大概買不起,
: 連頭期款都很難付得出來,至多買新北,受薪階層更是連桃園都不一定能負擔
: 房價所得比是民國75年以前的4倍,是民國75-94年的兩倍,
: 就算買房,不只位置不好,還清房貸也至少30年了
: 看了這個,難道不會有早生三十年,少奮鬥三十年的感慨嗎?
: 你若有買一戶房的能力,在你老爸的年代可以買兩戶,在你祖父的年代可以買四戶..
台北市30-40歲的族群應該特別有感,
看著房價上去的時候,在當學生沒錢買。
等到有錢想買的時候,台北市房價已經買不起了。
就我的觀察,土生土長台北人,出現幾種現象:
1.拿人手短,吃人嘴軟,自己不希望與父母同住,只好搬出買新北桃園。
2.拿人手短,吃人嘴軟,自己只好就近租台北市房子,就近照顧父母。
3.太太不希望跟公婆住,只好和太太去買新北桃園,一週探視父母一次。
4.太太不希望跟公婆住,只好就近租台北市房子,就近照顧父母。
5.獨子無所謂,有兄弟姊妹的,輕則出售房子,大家依比例拿回現金,
另謀發展。重則規劃不一致,對簿公堂。
買不起的台北房價,對土生土長台北人似乎也不如何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