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個報稅數據貼了好幾次,我來分享一下我的觀點交流一下。
第一、我們從財政部網站上來看,在表下都有註記這點:
『本統計之所得為課稅資料,未納入「政府移轉支出」各戶所得、免稅所得、分離
課稅所得等資料,不宜逕作為衡量所得差距之參據,相關所得資料應以行政院主
計總處公布之資料為準。』
其實財政部在統計這些數據當然也知道存在超多黑數,就講白不宜拿來作為衡量所得
差距。
第二、我是認為數據要懂得活用也必須考量實際狀況,這樣才能符合真實樣貌。
什麼意思?
打個比方來說,大家都知道買房比的是資產,不是收入。
就算退一萬步先不考慮應稅額未統計的黑數,單純從表上來看,頂多只能解釋
林口區的年度收入(以原PO舉例的第三分位來看) 比信義區還高。
一樣的道理,現在買房收入高就一定能買貴的房?
三歲小孩都知道幾千萬以上的房大多都是爸媽給頭期,這就是資產和收入的差異。
那我們今天如果要講說林口都是台北前 20%~30% 的人在買的話,
我們討論台北前 20%~30% 自然不會只看當年收入對吧?而是會綜合評估資產。
不然只看收入我在台北大概有前5%,但看資產我認為我連前 30% 都摸不上邊。
第三、講回到林口區和信義區的第三分位,如果只是要表達以下兩點,那都成立。
a. 從表上的統計方式,林口區的收入以第三分位來看,有持續提高。
b. 從表上的統計方式,林口區的收入以第三分位來看,比信義區高。
如果只想解釋這兩點,絕對沒問題。
但是...
如果要擴大解釋成林口區的人比信義區的人有錢 or 林口區的人都是台北前
20%~30%在買的,那這本身就非常有毛病了。除了上述提的買房重點是比資產外,
實際上信義區的收入絕對是高於林口區的。
為什麼我這麼說?
a. 租金收入存在很多黑數,且信義區的每坪租金遠高於林口區,因此即便同樣兩區
都存在不報稅無資料的狀況下,信義區因為租金高 & 可租物件多,因此實際少算
的收入會遠高於林口。
這個黑數除了收租未申報外,也包含以法人名義開立公司等手段,都會造成表上
無法精準統計到該數字。
b. 地下經濟,例如信義區內有五分埔商圈、饒河夜市(松山信義交界)等...,非店面
無開立統編的經濟活絡也都是黑數。當然或許林口也有地下經濟或夜市(有嗎?),
但論其規模,我想絕對是沒得比。
c. 信義區相較林口區來說,承載著更多低收入族群。
例如你剛畢業北漂比例上通常都會去台北租房工作,不會去林口工作。
這群掛有戶籍的人自然就會在天平的左端增加一些重量。
當然以上提的三點,林口區同樣會遇到,但正如我所說,即便同樣的黑數沒統計到,
但信義區產生的收入少估的影響遠高於林口區。
其實要搞懂這個道理很簡單,版上不是常見爸媽贊助幾百幾千萬買台北新房的,
就直接說明了從以前累積到現在的『資產』才是最關鍵的。
什麼每年收入多少? 那個僅適用於白手起家互比取暖而已。
※ 引述《Sam27 (Sam)》之銘言:
: 我前幾天說現在能往林口移動的多半是台北前20~30%的
: 當然很多台北派的拒絕相信,不過台北人口移出這幾年的確是大幅增加
: 數據我就懶得po了,大家已經看多了,也知道今年底鐵定255萬以下
: 而林口這幾年和竹北,北屯,穩居台灣前三大遷入區
: 剛好這三區也都是小學爆滿
: 來看這幾年台北熱區和林口報稅收入的變化
: 信義 林口 大安 中山
: 101年 1356 1319 1777 1372
: 107年 1422 1498 1825 1467
: 以上收入包含
: 營利所得,執行業務所得,薪資所得,利息所得,租賃及權利金
: 財產交易所得,機會中獎所得,股利所得
: 數據是第三分位
: 短短6年,林口幹掉台北好幾個區了,到底是台北低端外移
: 還是前20~30%在外移,大家心裡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