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回完
※ 引述 《ntpuisbest (阿龍)》 之銘言:
: 很重要所以貼三次
:
: 大抵上我從c大生上學到以下幾點
:
: 1.不動產漲跌看基本面公式
比較正確的說法是看需求
我曾經遇到被漲100%的租金
(租一間透天2萬→4萬)
一個不成熟的新興地區
高消費族群的人數波動
決定了租金的波動
租金從來都是跟著薪資在走的
交易成本改變不了什麼
:
: 2.老屋比新屋保值,因為超過30年的房,根本沒啥好折舊
保值的不是房
是土地,超過30年的房,甚至更舊的
其殘值是負的
因為得花錢去修
而這些修繕費
就繼續灌進去你的房屋殘值
遇到土地建物須分開登記時
這個觀念就很重要
:
: 3.炒房就是把低總價買光,然後自住戶就會開始我家不一樣
看地點
沒有鄰近新建案帶動的地區
低總價區要放很久很久才會輪的到
:
: 4.不要相信什麼蛋黃捷運,蛋白老屋漲得更兇
因為低基期
平平都漲5萬
單價20萬→25萬,漲20%
單價15萬→20萬,漲35%
:
: 5.持有稅打擊持有,交易稅打擊交易
:
: 6.不動產是散戶市場(這點忘記然後有什麼結論了qq),有籌碼面還有什麼一個忘記了
不動產是建商跟財團的天下
(或是超有錢的散戶)
一般散戶能做的事就跟買飆股一樣
平常沒事就把低基期的潛力標的買一點
等主力帶錢攻
人家賺個幾十億
散戶分個漲價帶動效應,分個幾十數百萬
運氣好可能就是倍數成長
只是這時間,真的要等很久
:
: 7.要看房價跌就是看事件指標 法拍和租金
這點比較適用在商業不動產
住宅型的被受薪族群租金綁定
想降也沒那麼容易降
看指標熱區的量跟價會比較好判斷
房地產只有開槓桿太大才會有資金壓力
而一般正常借貸的買法
下手時就已經吃掉你的現金流
就算房市下跌,只要正常還本息
資金流沒受影響
頂多就是不拿出來賣,等待下一次漲勢
: 8.租金,價格最直接,這兩個沒跌,其餘房價跌就是存在於你的幻想
2016~2018
房價跌了2成,租金好像也沒什麼跌
:
: 9.少子化造成人口集中,鄉村沒人要,都市搶破頭
:
: 但是有幾點我還是略有問題
:
: 1.租金沒跌,房價不跌我相信,但是人口移出還有少子化,難道不是長線利空嗎?
: 即使少子化是國安危機,政府會引入東南亞人口好了
: 他們也不太可能跟台灣人繳一樣的房租吧??
: 這樣下來難道租金不會跌?
這不是 是非題
而是各個區域有不同的變化
人口越集中的地方
還是不受少子化影響
會跌的,就是人口漸漸變少的地方
不一定是鄉下,也會發生在舊市區
:
: 我的意思是基本面也是可以用來預測租金吧@@
:
: 2.基本面公式是不是存在一個假設
: 那就是不動產價格不因時間而縮小
正確的說法
鑑價還是會低於成交價
一般財報上的估價都是參考用
真正要要處份,都會超過估價
公司賠錢都能把股權打包賣掉換現金
何況是不動產
: 像是股票好了
: 如果這間公司股價跌,但股息發一樣,他的投報率超高,但還是賠錢的
:
: 究竟為何不動產不太折舊
: 是因為土地不折舊嗎?
yes,土地永遠增值
所以才會有一條土地增值稅
: 還是因為老屋跟新屋使用價值差別不大
: 還是因為這是華人的天性
: 沒賺我幹嘛賣
: 3.少子化多少和房價有關,如果政府在市中心大規模提高供給,例如小學改成社宅,難道
不會劇烈影響房價?
: 畢竟政府還是要救少子化吧
: 不然真的太恐怖
沒得救…
能救早救起來
至於影響房價嘛…?
最多停著不動,或小幅下跌
像日本那般有價無市而已
: 4.繼承這件事,少子化下來,我假設每個小朋友都可以繼承一戶房子好了
: 小明跟小華生一個,他的小朋友小白繼承兩戶
: 小白在和小美生一個,他的小朋友繼承了四戶
: 繼承難道不會劇烈影響房屋需求?
不會
不能住的破屋,不會列入需求
而這些舊房子,自然會消失在歷史的洪流
:
: 5.關於戰爭
: 我可以想像即使阿共打贏
: 他為了維穩不太可能搶大眾財產
: 可是如果是搶有錢人當成軍功分給將士呢
: 這難道不可能做嗎?
: 畢竟台灣也是蠻仇富的吧...
回到最根本問題吧
這點房版幾乎避而不談
台幣的價值源自於政府公債跟外匯存底
武力轉換政權時,這兩個通通歸零
再加上土地國有制
中共如何不搶你財產?
台灣房地產
到時比台積電的股票還不值錢
*註:台積電擁有大量的海外外幣現金
股東八成以上為外資,這是掠奪不走的
中共是可以保有人民的居住權
但是完全不需要保證你的房價值多少錢
更別提拆遷賠償
(當初禁煤令拆住宅煙囪,可沒有在賠的)
說拆就拆,可是中共的本色
甚至一句話給你開限售令或房屋配給制,你也沒輒
要避免走到這一步
就只能像香港一樣,和平移轉政權
讓台灣的政府公債完完全全讓中共吞下去
這樣才能保有台幣的流通性跟價值
連帶以台幣定價的不動產價值,才守的住
: 6.不動產為何不會像債券一樣
: 每個區的投報率都不太一樣,中南部高,台北低,可是為何台北房價還是比中南部高,如
果是債券,這件事不太合理
: 難道是因為台北的風險比中南部低,為何不是中南部趕快漲到跟台北一樣價格,投報率一
樣低或是台北降價呢
你把他想成是台北市不動產債券
或高雄市不動產債券
會比較合理
每個地區的投報率,本來就不同
甚至還會隨著時間變化
平平是美債
也會因為期限不同有不同定價
本來就不能一以貫之
: 7.人口移出北市,到林口,台北需求減少,為何沒看到跌,難道是因為去年股票太好賺,
所以沒跌
: 還是又是我家不一樣@@
只看戶籍變化沒有意義
雙北地區,甚或再加入部份的桃園基隆
本來就是一個大台北生活圈
在這個圈子的人,就一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