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說與其是維護居住權
不如說是不要創造剝削後代的社會
用大富翁比擬世界規律
大富翁盤面的格子都是有限的,原始資本都是零和的,土地先佔者勝
草創時期得到越多格子者,享有越多原始紅利
結果是,這些人會越來越有錢,越晚加入者則越來越不容易生存
事實上,一堆空屋影響層面不僅僅是你說的居住權而已
土地關係著工作機會、教育機會,離開機會充足的地方就是偏鄉的工作與受教都困難
這不僅是居住正義,是在塑造不平等的階級
放任資本可以創造幸福,當然也能創造貧困
並讓後繼者越難趕上這批先佔得原始資本的有錢人
蛋黃區之所以是蛋黃區,跟房東的努力一點關係也沒有
如果說蛋黃區優質商品本來就價格高
一間四十年中永和老公寓,能比美國一套物件還貴
這優質商品還真大言不慚
實際只是享受先佔者紅利剝削後來的人而已
去檢討買不起的人不努力,不是很荒謬嗎
甚而
租金決定了企業店家工廠的成本,決定了中小企業的營運,影響了物價
物價影響了所有人,決定了一個社會的幸福指數
但唯獨有房地產者,物價上漲對他們的影響甚小
房東可以一直加租到沒有人跟願意他租為止,如同掌握生產工具掌握了制高點
付出的代價僅僅是中小企業撐不去退出競爭使生產力下降,經濟蕭條
只要這套規律存在
財富就像地心引力一樣會繼續向有地產者靠攏
一堆逐臭之夫急著維護自己的遊戲規則
會攻擊原po的居住正義也就不意外
尤其房地產根本是投資事業裡面最超保值的物件
明明都市人口外移越多,空屋率一直攀高,但房價就是不跌反漲
正因為有房者有那個條件耗下去
有房者可以繼續一胎二胎貸款下去投資,玩著錢滾錢
還真不一定得降價出售
銀行都怕打房導致還不出貸款了,尾大不掉,政府哪敢動搖國本創造呆帳
房地產早就不是居住的供需問題了
有錢人寧可放著空屋不賣,也不跌價,繼續貸款錢滾錢
讓全民幫忙承擔生產力下跌、物價上漲的代價
而且大家還渾然不覺
一堆小資忙著擠身成為這套遊戲的玩家
繼續幫既得利益者維護這套規律
最有錢的人剝削次有錢的人,次有錢的人剝削一般人,一般人剝削窮人
資本創造的人的階級就出現了
兩極的社會也就成形了
感覺未來的社會會更形嚴峻
公平的機會已經在投胎時決定
也許像網路商店取代實體商店等改變能緩解一些黃金地段的價值
各種打房的措施能緩解這套規律
但要打破這股固化階級的壓力
看來真的得靠戰爭重新分配了
※ 引述《lun0120 (Lun)》之銘言:
: 先說ceca講的種種房市及貨幣理論我認同
: 經濟學我認同,但我不認為房子能全部拿來當作「商品」
: ceca曾說過:你買不買的起房有很重要嗎?
: 我不這麼認為
: 因為「居住權」或「住房權」是人民的基本人權、生存權,是指每個人類都值得有一個安
: 身立
: 命的「家」
: 國家是要特別去保障的
: 例如新加坡公宅政策或是北歐社會住宅服務,以及其他先進國家的各種居住權措施
: 我們想想,為什麼要有國營事業
: 為什麼要有台電、台水、郵局等國營獨佔事業?
: 就因為這些管線或前期成本投入非常高,若完全交給資本主義市場,很容易變成寡占並且
: 價格無限上升,但這些事業又是人民生存不可或缺的必要需求
: (例如沒水就會渴死、沒電無法生活、通信需求)
: 這些都是人民最最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國家要有辦法確保充足且穩定並合理的價格供應
: 另外像是大眾運輸的國營台鐵,為何賠這麼多錢仍不調高票價,因為他也肩負了低價大眾
: 運輸的責任,確保每個人能用不是太多的錢就能滿足基本遷徙移動需求
: 綜上所述,如果認為住房權是基本人權,那國家就有義務介入穩定並確保人民居住權。
: 並不是自由民主社會所有事情都全部是資本主義運行,資本主義有他的弊端和盲點以及無
: 法靠資本主義滿足的部分,如果涉及基本生存權,那國家就有必要用部分社會主義的方式
: 去管理
: 結論:在無法滿足居住權的情況下,房子商品化就不能無限上綱,在社宅公宅還少之又少
: 的時候,讓大家買的起房就是政府不可迴避的責任